不过在这个制度之中,天子变成了一种象征,变成了联系华夏世界的一根纽带,这又是所谓的虚君制度,明末已经有一些文人开始朝这方面思考了,比如顾炎武和黄宗羲。
前一半篇幅都在阐述这个道理,后一半篇幅在将如何攘夷。
杨潮表示将在秋收之后,再次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同时还将会盟诸侯,让尊天子之诸侯,兴义兵迎天子
这片文章一出,很多文人都开始思考起来,因为文章中很多东西,是复合周礼要求的,尊王攘夷这四个伟光正的词似乎很久没有出现了,因为诸侯和周天子早就成了历史,杨潮又提了出来,不能不让他猜测他的意图。
他们可猜不到杨潮真实的意图。但是却不妨他们从中看到一些让他们感到新闻的东西,那就是杨潮似乎不打算称帝,不打算篡位,哪怕他接受了大明王的册封。他也不会做皇帝,这让他们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的同时,也暗暗感叹。
这次就连刘宗周这路货色,都承认杨潮还算是有点良心,没有忘记烈帝崇祯的恩义。
但还有人看到了一些让他们恐慌的信息,那就是杨潮似乎跟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一样。杨潮对外没有丝毫闭关自守的意思,而是十分积极的想要大开国门,对朝鲜日本越南似乎不打算保守的交往,而是打算拉近到天子旗下。
杨潮想要干什么?想要侵略这些国家?想要打着天子的旗号开疆拓土?
老实说大明朝的缙绅是历朝历代最为保守的,作为一个农耕文明,中国不是想象中那么保守,宋朝之前开疆拓土可是一个皇帝是否英武的标志,只有一个皇帝能够开疆拓土才有资格成为一代明君,才有资格去泰山封禅。
可是到了明朝,就连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强硬人物,也定下了十五个不征之国,跟后世天朝拥有了核武之后,立刻表示不率先使用何其相似,正是出于一种保守的心态。
但是也有年轻读书人看的热血沸腾,年轻人总是比老夫子更激进一些,这一篇慢慢都是霸道思想的文章,还是很能唤醒一些天朝上国情结的骚年的。
当然这样的文章,肯定会引起思想的激烈碰撞的,各路人马在报纸上论证了数月之久。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