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四百五十二节 论道

第四百五十二节 论道(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就有人提出。杨潮似乎不重用士人,加上征收孔府税赋后,有人尖锐的提问是不是杨潮不尊圣教。

对于被捧为圣教的孔教,杨潮其实并不抵触。孔子其人还是值得人敬佩的,在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孔子打着有教无类的旗帜,能够收数千学生,足以说明其学问和人格魅力了。

错不在孔子,而在于后世的政治家不该将孔门捧那么高。春秋时期的孔门中人,一个个可都是信仰坚定,品格著称的君子,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是比比皆是。

可是独尊儒术之后,这些人的徒子徒孙掌控了权力,享受着万人敬仰和荣华富贵,不变质才怪呢,读一样的书,读出了范文程、洪承畴这种人物,也能读出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人物,出问题的不是孔孟之道,问题是有人真的愿意按照孔孟礼教来做人做事,有人却只是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而已。

这种现象不止是孔门独有,佛教在印度的时候,那群和尚可以苦行修行,甚至拥有不远万里翻越戈壁传教的意志,可是少林寺的和尚们拥有庞大的庙产之后,就变成了偷偷吃肉,偷偷娶妻生子享受荣华富的花和尚,此时当和尚已经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他们获取荣华富贵的方式手段而已。

就算在后世,不也有大批的无耻之徒为了政治前途,混迹在dang组织之内吗,他们入dang当真是信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后世儒教先是被批的一无是处,后来有大肆提倡宣扬,因为政府发现,老百姓不能没有信仰,失去了信仰极其容易被别的思想侵蚀,后世大批学者整天论证中华文明的劣根性,论证中国人从种族上到文化上都是世界的毒瘤,恨不能生长西方长一副白人皮囊,甚至出现了没有被彻底殖民过而遗憾的声音。

政府发觉百姓大脑被西方文化思想侵略的实在没办法了,才想到孔教这种在中国统治了几千年的思想来,提出什么新儒教之类的东西。

其实以杨潮的理解,孔教有不好的东西,但是绝对不是后世人指责的那样,甚至孔教不是导致读书人厚颜无耻的原因。

什么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君子不立危墙等等处事原则,绝对不是孔教信条,相反孟子告诉世人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告诉世人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至于那些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信条,完全是跟儒教基本信条相违背的,这些文化从何而来?很显然这种妥协投降的做人原则充满了狡狯,这是一种世俗文化,是读书人被世俗文化所浸染,而不是儒教本身引入了这些自相矛盾的信条,之所以出现大批的知识分子寡廉鲜耻的卖主求荣,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一臣不事二主,一女不嫁二夫”的原则为人处世。

只是后人不理解孔孟之道,将其认为是寡廉鲜耻,认为是卖主求荣,是造成汉奸的元凶。如果真的是这样,历代皇帝也就不会提倡孔孟之道了,毕竟谁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官员一个个都是势利之徒。

杨潮反对的是独尊儒术,本来是儒道。只要是‘道’那就是奉道不奉王的,独尊之后,就变成了‘术’,变成了一种用来谋求富贵的方式,必然会吸引那些投机分子的加入。于是就变质了。

任何组织,一旦得到垄断权力,势必极快速的腐化堕落,这是一种自然定律。

杨潮将自己的思考对这些书生一说,他们立刻就沉默了下来,大量的论证观点,大量打着儒士旗号的读书人卖主求荣,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