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四百三十四节 江西攻势

第四百三十四节 江西攻势(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姚匠头终于将杨潮要的战船打造好了。

一年多快两年了,一艘四千担合后世四百吨级的小船才打造好,这种船放在郑和时代。连给他当伴驾的资格都没有,都是禁海令闹的,一项错误的政策,有时候真的能让一个国家命运发生改变。

不过这也跟这艘战舰跟中国传统船只结构不同有关。要是造福船沙船等船型,他们早就造出来了。

杨潮参观了一下刚刚下水的战船,这种船的船舱是一体的,主要结构是一根从头通到尾的龙骨,然后是密密麻麻的肋板跟龙骨链接起来。结构上就好像鱼骨架,龙骨是脊椎,肋板是肋骨,不同的是,鱼的肋骨稀稀疏疏,而战船的肋板则密密麻麻,一根贴着一根,中间没有丝毫缝隙,甚至有的大型战船还是里外双层肋板。之所以有这种设计,就是怕船舷被撞破。然后海水涌进来船就沉了。

中式船型也有龙骨,也有肋板,但是肋板十分稀疏,因为中式木船有水密舱设计,肋板只是作为水密舱的支撑结构,不需要太过密集,因为即便被撞开一个窟窿,也不至于沉没,所以犯不着用密密麻麻的肋骨。

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造成的结果十分明显。西方船型太过沉重,同样的体积装货就少,航速也慢。中式船型则十分轻巧,不但拉货多。而且速度快。

但是西方战船因为肋骨和龙骨结合的强度更高,整艘船几乎就是一个整体,因此抗震能力强,可以安装足够多的大炮,而中式船型轻巧,自重轻。反而无法安装太多的大炮,不但压不住,而且齐射容易伤及船体。所以郑氏集团仿造的西式战船,同等大小的情况下,火炮数量却少一半,绝对不是郑氏买不起大炮的原因,而是郑氏仿造西方战船也加入了太多的中式元素所致。

两种船型对比一下就很清晰了,西方船型更适合做战船,坚固稳重火力强。而中式船型则更利于做商船,运载量大航速高。至于抗风浪的能力则在伯仲之间,西方船只沉重自然抗击风浪能力强,但是中式船舶承受损伤能力强,即便有损伤也不至于沉没。

至于孰优孰劣,其实到后世都没有争论出来,反正各自坚持各自的观点,不过在宋代的时候,却十分明显,阿拉伯人到中国做生意,都愿意等候称作中国的商船,而不愿意做他们自己的船回家,原因就是中国船更安全。

“哈哈,好啊,就差炮了”

看着堪称巨大的战船,杨潮不由兴奋的说道。

姚匠头在一旁唯唯诺诺,以前跟杨潮做生意,他是以船厂身份对武官身份,身份上并不落下成,可是现在杨潮俨然可以代表朝廷了,整个南直隶都是他说了算,这让姚匠头开始毕恭毕敬起来,没有一点讨价还价的底气。

只能旁敲侧击道:“大都督明鉴,小人为了造这艘船,可是将船厂最好的人手,最好的大料都用上了,这一年多这些上等的船匠什么都不干,专门打造这艘船。”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