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国绝对的卖国,这种事情,自诩忠直的四公子怎么能接受。
但是他们也不可能轻易相信黄fèng府。毕竟天下武将中就数杨潮跟清军打的最多,打的最恨。杀的清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各种传言中甚至早就超过了百万,虽然这数字太过离谱,但足以证明杨潮跟清廷仇深似海,别人都可能投降清廷,杨潮怎么敢投降清廷呢。
但是黄fèng府有铁证,那就是这三个月以来,清军攻打湖广攻打江西攻打四川。四处都在打仗,可是偏偏不打南直隶,不打杨潮。
如此一想,四公子有些相信了,同时他们也相信黄fèng府的人品,因为黄fèng府就连现在跟四公子合作,都再三苦求四公子最后留杨潮一条性命,这么有情有义的人,怎么不可信?
于是他们相信了黄fèng府,而且采纳了黄fèng府给他们的建议。那就是带人冲进皇宫,当场拿下杨潮和清廷使者,按照黄fèng府的分析。只要让杨潮秘密沟通清廷,并且试图把南京献给清廷一事大白天下,杨潮的名气也就臭了,南畿军民肯定就舍弃杨潮,转而支持朝廷。
四公子就可以迎奉天子还朝,然后飞黄腾达了。
但是四公子还是不敢,因为傻子都知道,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是不可能攻进杨潮重兵把守的皇宫的。
但是黄fèng府还有后手。他告诉四公子,守卫皇宫的士兵。是他的心腹。作为杨潮的第一幕僚,手里有几个心腹。这太正常不过了,所以四公子也没有理由怀疑。
最后让他顾虑的就是,黄fèng府的心腹到底可靠不可靠,当他们的人悄悄被守将带进宫转了一圈后,他们也就信了。
接着就是行动,他们采用自愿原则,挑出了一千个不怕死的秀才,然后带着进宫。
非常顺利,元武门的守军看到他们到来,立刻就撤防,让他们进了紫禁城,接着是北安门的守军也是如此,这让带队的侯方域感觉十拿九稳,只要这些当兵的不管是,他们一千人足够在会场拿下杨潮了。
侯方域甚至已经开始做着直接除掉杨潮的打算了,虽说他们答应了有情有义的黄fèng府,要留杨潮一条性命,但是成大事者有所牺牲也不可避免吗。
可是当侯方域刚一进入北安门,情况立刻就发生了变故,从东西宫两侧都冲出了士兵,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前,就把他们包围了起来,然后士兵们就高喊起来“秀才谋反了”。
此时侯方域才猛然惊醒,他们上当了。
但是悔之晚矣,回想一下,所有的事情到处都是破绽,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就紧紧抓住那一线合理,岂不知,连法律都讲求孤证不立的说法,他们就顺着那一条合理线推演,却忽视了更多的不合理情况。
还能说什么呢,利令智昏啊,好处实在太大了,只要拿下杨潮,不仅一下子反叛,将这些年杨潮欺压他们的恶气统统出尽,而且还能一步登天,立下大功,直入朝堂,一了他们多年对权力的渴望。
所以四公子就这样一步一步被拙劣的阴谋牵扯了进去,就好像街头骗局明明那么简单,却一次又一次有人上当一样,都是贪婪蒙蔽了人的双眼。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