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小朝廷成立后,很快就发展成了杨潮当年在南京时候的趋势,甚至比那时候更糟。
小皇帝跟郑氏的矛盾十分激烈,比杨潮在南京时候,朱慈烺跟杨潮的矛盾更尖锐突出。
小皇帝和郑氏各自都有责任,朱慈焕的性格比他哥哥朱慈烺还要独断一些,更受不得被人控制,而郑氏的出身是海贼,指望这些人能够像杨潮一样好说话,或者指望他们玩弄文官那种权衡把戏是不可能的,因此双方诉求都很直接的情况下,矛盾不尖锐才怪。
或许是出自明朝特有的政治背景,明朝皇帝向来不习惯被武将挟制,他们可以让文官操纵,但是对武将却十分不信任,而文官对武将那更是长达数百年有计划的压制,所以福建小朝廷中就形成了文官集团和皇帝联合起来针对郑氏集团的现象。
皇帝和文官希望控制郑氏手里的兵,而郑氏则希望接管文官手里的财,一个希望兵权,一个则讨要财权,但是郑氏是不可能将手里的兵权相让的,而一直以来都掌握在福建文官手里的财政大权也不肯交给郑氏,郑氏强行在一些关卡收厘金,并且努力扩大海贸,文官和皇帝则自己招募军队,同时试图将浙江和福建的明军调到福建。
但是皇帝和文官却又离不开郑氏的支持,郑氏更不敢把皇帝这个旗帜丢掉,因此双方又不得不在一起凑合过着。
在杨潮看来,郑氏和皇帝都有点想不开。
郑家想要钱还不容易,福建敞开了做贸易就是了,何苦盯着朝廷手里那么点可怜兮兮的粮赋,要知道福建可是一个贫瘠的地区,人多地少的,但是却不缺乏贸易品,福建龙泉窑敞开了烧瓷器卖给西方人,还有福建的铁拉到南京卖给杨潮都是大价钱。
而朝廷也太想不开,郑芝龙玩命招收的那二十万亡命之徒只是看起来唬人罢了。还不如找一个勇将,安安心心的把浙江的军队练好,浙兵在戚继光手里那可是天下无敌的存在。
当然这两方绝没有杨潮想象的那么简单,兵权和财权。不仅仅是兵和钱,其中还包含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政治意义在里面,朝廷不能控制郑家的兵,就意味着受到郑家的挟制,而郑家不能把文官和皇帝手里的钱拿过来。就控制不住朝廷。
所以说郑家其实不缺钱,朝廷也不缺兵,郑家要的是朝廷没钱,朝廷要的是郑家没兵,就是这样
浙江的情况还算好,自从支持许都造反的浙江豪族被杨潮狠狠收拾过一次之后,这两年都很老实,因此浙江算的上天下少有的安乐之地。
小朝廷建立后,浙江的文官体系还非常完整,也都算支持朝廷。第一时间就表示支持,每年浙江的财税除了截留一部分养兵之外,其他都交给小朝廷,浙江的财富是小朝廷现在最大的财源。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