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夏允彝却有些犹豫,不但没有做出南下的准备,唯一的举动就是辞官,既然不能做皇帝的臣子,也不愿做一个专权武将的爪牙,夏允彝辞官回家,寄心于田园。不问世事。
郑鸿逵带着杨潮的承诺,一众文臣大员的贺表,这才马不停蹄的赶往福建。
此前他跟杨潮打成协议的具体情况,早就派人传回了福建去。
虽然郑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郑芝龙依然觉得自己这个弟弟立下了大功。
三百万两银子不用说了,那对郑家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至于南直隶都交给杨潮,虽说有些可惜,但是郑氏掂量过,以他们的实力,也争不过杨潮。反正南直隶几乎都在杨潮的兵锋之下,郑氏想控制这里也不现实。
算起来郑氏什么都没有付出,白白套到了杨潮的承诺而已。
而且让杨潮在南直隶顶着。郑氏才能更安心的挟天子令诸侯,否则就得他们直面清军的威胁了,要说打海战,郑氏谁都不怕,当年葡萄牙人能以十九艘战船,击败印度阿拉伯联军两千艘战船,可是荷兰人上百艘更强大的战船,郑氏也能够以一己之力击败,郑氏在海上的力量可是国家级的。
但是海上的巨人。在陆地上可就是侏儒了,他们那些悍勇亡命的水手。根本没有丝毫纪律可言,在海上没有退路的时候。那是真能拼命,可是到了陆地上,打起仗来稍有不顺,就一溃千里。
所以干脆把陆地让给杨潮,郑氏专门经营大海算了,而且杨潮的心还不是太黑,起码给郑氏留下了广东广西和浙江不是,广东和浙江两省加起来,足够郑氏实力膨胀十倍了。
因为占据了广东和浙江,意味着郑氏以后不再受制于人,海贸的货源地他们等于牢牢握在了手里,浙江杭州的丝绸那是丝毫不输给苏州的,广东也是丝绸产地,虽然质量略差,但是卖给荷兰人还是可以的。
这样郑家就可以以杭州丝绸供应日本,广东丝绸供应荷兰人,从此真正龙入大海,失去了羁绊。
江南杨潮的态度很快就感染了其他人,两广总督丁魁楚,浙江巡抚张秉文相机率领两广和浙江官员上表拥戴,连只剩下湖广南部(后湖南)的何腾蛟也代表湖广文官认可悼灵王,于是在郑鸿逵回到福建后,郑家立刻着手悼灵王朱慈焕的登基大典。
杨潮很配合的派人去观礼。
登基大典之后,朱慈焕即位,年号隆武,明年为隆武元年。
接着是大封功臣,钱谦益如愿入阁,但是这时候他发现,隆武皇帝的内阁似乎太大了,从各地找来了二十多个有名望的大文士,不管有没有功名,只要名气大就招来。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