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永馥倒是没跑。但是清军一来,他立马就投降了,恐怕是受刘泽清的命令,跟清军谈判的。只有确认安全了,刘泽清才会回来投靠,但是显然他不确定,因为扬州又被杨潮收回来了,所以他只能在海上飘啊飘,满清那边不好去。明朝这边不敢回,一时走投无路。
淮安的投降让杨潮极为被动,淮安那样的坚城,如果用心防守,单论防御优势,比扬州要稳固的多,刘泽清用兵十万众,大敌当前却一走了之,气的杨潮摔了杯子。
但是随即就开始部署,这才将三万大军都调去了高邮,目的很显然,就是防备清军沿运河南下进攻。
“损失惨重啊!”
看着刚刚统计出来的损失清单,杨潮心里不住的肉痛。
尤其是当那些人力物力还不是损失在战场上的时候。
自己的士兵遵守命令,一心赴援,但是大风大浪中,最后总共有一千两百人失踪,估计命运多数都是葬身鱼腹。
相比人力的损失,物力的损失更加惨重。
拉人的大船还好一些,只损失了十多条,可是运输物资的小船,几乎全部倾覆。
上面光是五万担漕粮,市价就有二十多万两银子了。
另外还有兵器大炮铠甲等物,折算下来不少于五十万两。
更何况船本身就是高价值的资产,小船倾覆了三百多条,杨潮从盐商杜守昌哪里敲来的三百艘盐船算是全打了水漂。
物力的损失,让杨潮的机动力大大降低,这些盐船可是跑运输的利器,没有了这些船,杨潮计划的通过运河沟通高邮宝应,阻敌于扬州以北的计划就有破绽。
“朝廷的回信怎么说?”
所以杨潮已经向朝廷发急报,要求拨付三百艘漕船。
杨潮听说回复来了,就问黄凤府道。
黄凤府不由摇摇头:“朝廷说没有漕船。”
“没有?”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