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大劫,扬州大劫!忠义伯夺占扬州,阵斩八万,俘敌十六万!”
进城之后,骑兵们立刻沿着各条街道飞奔,不但高喊着,同时看到人群的时候,还立刻抛洒捷报纸张。
这些纸张立刻被老百姓捡起来,仔细的相互传者看起来,不识字的让读书人帮忙念诵。
但是最后传看捷报的那群人,却收起了捷报,他们觉得这捷报很难得,想要收藏起来。
谁也没想到这种捷报后来会成为一种价值连城的纪念品,尤其是杨潮亲自写的那几张,更是成为珍品。
城南城北,城东城西,一天时间洒满了半尺长三寸宽的红纸捷报。
于是全城都沸腾了。
南京百姓这段时间确实生活在恐惧之中。
各种流言满天飞,有的说鞑子要过江了,有的说鞑子正在屠城,有的说鞑子已经杀到了江浦,有的说鞑子到了瓜州,各种消息把人折磨的欲仙欲死,于是在商人们的推波助澜下,物价飞涨,百姓困苦不堪。
通过传看很快百姓们都知道了扬州大捷,心惊胆战了数日的压力,自然需要发泄一下,很多人都点起了鞭炮庆祝。
而朝廷天天朝仪,商讨关于江北的事情,可是却找不到一个可用之兵。
黄得功倒是首选,可是黄得功远在太平府,还没等他们商量出一个救援扬州的方案来,扬州陷落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顿时朝臣就慌乱了,连忙商议应对之策,而且此时出现了两派意见,此前商议史可法的求援奏疏,还主要讨论是派谁去,现在则开始商议,派不派的问题了。
扬州已经失陷,而且据可靠消息(多铎向四周州县下达的劝降书毫不隐晦的说出了擒拿江北督师史可法的情况)称,史可法已经被擒。杨潮不知所踪。
既然扬州已经陷落,就有朝臣提出,当务之急是保南京。
可是也有朝臣提出,守江必守淮,所以不能放弃两淮,应该继续派兵稳守其他城池。
守淮派有分为守仪征等县派,和守瓜州派。
争吵了几天也没有吵出个所以然来。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