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三百三十二节 长江大水车

第三百三十二节 长江大水车(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此时毛家掌柜旁边。还有其他建筑正在动工,除了其他商人建筑的货栈。还有杨潮的产业。

杨潮倒不是要建设货栈,他的仓库都在码头上最好的位置。根本不需要建在圩堤之后,他要建的是一座交易所。

在灵谷寺见到无量殿后,杨潮就打算自己建一座石质建筑,不要求向西方大教堂那样,中西结合就很不错了,外部可以采用斗拱等技艺做出飞檐,但是里面的支撑结构,杨潮打算用石材拱券结构。

石质结构比木质结构建筑更安全,后世留存的石质古迹比木质古迹多得多就是证明,倒不是石质建筑比木质坚固,木材的坚固其实超出人的想象,如果没人破话保存千年不是问题,木质建筑难以保存的原因主要是防火效果不好,历朝历代都有宫殿被大火焚毁,更不用说普通的民居了。

所以杨潮打算将石质建筑引入大明,省的几百年后后人看不到几栋完好的历史遗迹。

其实也没有多么困难,无量殿的结构虽然没有西方大教堂复杂,但是基本形式已经有了。

而中国也不缺少加工石质拱券的工匠,石拱桥应用的其实就是这种技艺,赵州桥一千年前就建造起来了。

杨潮亲自勾画图纸,大量参考了无量殿的设计,不过没有采用无量殿超级厚实的墙体,而是用飞扶壁来平衡拱券对外壁的推力。

将图纸交给白匠头,让他招募了大批石匠,还有几个建造过石拱桥的工匠,让他们自己摸索建造。

白匠头很发愁,因为杨潮要求的太高了,他这座建筑分为三层,第一层高度十丈,工匠确实能够建造石拱,但是那座石拱桥的拱券有十丈高啊?

经过跟工匠长时间的讨论,他们表示可以尝试一下,不就是把石拱桥的拱券加高吗,把鹰架搭的更高就行了。

于是他们开始建造,现在地基已经建造好了,深挖了五丈,挖到了密实的底层上,接着填下了大量的石块、石灰等,地基十分牢固,已经开始用巨石砌筑承重墙。

白匠头十分谨慎,在杨潮的建议下,他先做了一个泥模,但又觉得不放心,又用手工做了一座石模,小小的一人高的房子,但是每一个位置都跟图纸上一样,这样白匠头心里才有了底气。

至于施工,并不算难,跟拱桥唯一的区别是不是在岸上修建而已,先是垒砌两堵承重墙,然后搭建一座圆拱形的鹰架,在鹰架上安装石料,最后形成一道完整的拱券后,拆除鹰架。拱券也不会倒塌,而是在自重下,将重力变成向下和想外的推力而已。

白匠头不惜工本。雇佣了三十多个经验丰富的石匠,另外还有上千个民夫。但是建筑速度也不是很快,大家都是在摸索,按照白匠头的估计,到明年这个时候,杨潮要的第一层恐怕才能建好。

这已经很快了,相比西方教堂动辄百年的时间,白匠头就是建个三年杨潮也不觉得慢,只是白匠头是打算两年结束的。按照他的预算,两年结束他能赚钱,三年的话,弄不好还会赔钱。

看完了交易所工地,白匠头带着杨潮到了长江边上,此时长江边上圩堤两侧也在做一些施工。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