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潮现在管不了李自成的问题,杨潮现在自己就有麻烦。
海州典史宋濂来赶杨潮走了,显然这有点卸磨杀驴。吃完饭大厨子,忘恩负义的味道,但是宋濂说的很好,杨大人的兵久战疲累,该早点回淮安休整了。
杨潮则是能不走就不走。
原因很简单,海州城到现在依然在给杨潮补给各种军事物资呢,每天都有三十杆鸟铳,十多副铁甲,上百杆长枪。以及二十多桶火药,无数的铅弹炮弹。
好容易将海州逼成了一个军工生产城市。现在就走也太可惜了,杨潮一走无数的军事工业员工不得下岗。失业问题怎么解决?
好吧,这个问题其实是无理取闹,也是说不出口的。
杨潮的借口很伟光正,他告诉海州典史宋濂说,不忍心看海州百姓饿肚子。
义正言辞的表示:海州百姓一日没有吃到来自淮安的大米前,他就一日不走,与海州百姓同甘共苦。
宋濂无奈的走了,他是个文官对杨潮这种无赖实在是没有办法,如果他是一个粗人估计早就开骂了。
你玛,你一个兵吃的都顶四个百姓了,你还跟海州百姓同甘共苦。
到现在为止,杨潮依然拒绝减少士兵的粮食供应,不仅他的五百精兵粮食不能少,连那跟着的三千多民壮都不能少,嗯杨潮现在确实有讨好这些民壮,或者说拉拢这些民壮的意思。
一个个都是杀过人的家伙了,如果不能忽悠到南京给自己当兵,那实在是对不起让他们试刀而付出性命的上万虏兵了。
因此这段时间杨潮依然让这些民壮好吃好喝,依然坚持让军官训练他们,但是严禁军官打骂,一时间杨潮手下的军官,一个个都是对民壮关**有加的模范教官了。
十天时间匆匆而过,淮安来的救命粮遥遥无期,但是海州百姓却没有以前那么惊慌了,因为以前是被虏兵包围,现在则主要是粮食没有运到的问题,以前是没有希望,现在只是暂时的困难而已。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