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发现虏兵连‘骚’扰都没有,就是死死围城,然后不断的出去劫掠,杨‘潮’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虏兵这是想把自己围死。
不由想起去年看到的塘报,祖大寿在锦州被生生围了大半年。最后要靠着吃人坚持下去。
杨‘潮’可不想这样,真的断粮了。他宁可带兵出去跟虏兵决战。
杨‘潮’想过很多海州之战的结果,却从没想过会是这种情况。
没想到会变成虏兵长期围城,在大明境内,长期包围一座大明城池。起舞电子书
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虏兵能够包围锦州,杨‘潮’一点都不意外,锦州在关外,位于敌我‘交’界处,虏兵拥有骑兵可以说占据了地利。可是海州在大明境内,而且是大明复地,已经位于江淮地区了,可虏兵竟然能够对海州实施包围。
这在军事史上都是一种奇迹,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虏兵够强,持久作战的经验丰富。对生存需求极低,能够通过劫掠保持战斗力,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明军给了虏兵驰骋如无人之地的机会。
如果大明朝廷能够调集援兵,能够给海州解围,虏兵是万万不敢大胆到选择这种匪夷所思的战术的。当然大明朝廷如果拥有能够如指臂使的军队,虏兵大概也不可能从辽东打到海州了。
敌我双方的客观条件,造成了现在这种结果。
至于援兵,杨‘潮’不由想起淮安时候一些武官的表现,估计自己大概在海州坚守一年,也没有人来救援他,祖大寿在锦州坚持了半年。大明朝好歹想方设法解救,虽然连洪承畴这样的名帅带领的援兵都被虏兵一锅端了,可祖大寿好歹有个盼头,现在的海州则是没有任何希望了,如果虏兵一直这么包围下去,杨‘潮’感觉自己出了出城死战,还真的没有任何选择了。
而要出城决战,晚战显然不如早战,现在海州好歹还没有断粮,还能够吃上十来天,可是真要熬到那时候在决战,在物资补给不足,军心不稳的情况下决战,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杨‘潮’不得不在立刻出城决战,还是在坚持几天等待虏兵撤退的选择中纠结。
虏兵表现出来的围城态势,也让海洲人感到惴惴不安,各种暴力事件开始频发,围绕粮食和财物的抢劫、偷窃事件不断出现,甚至到了当衙役追捕的时候,反过来追打衙役的情况。
眼看着海州城旦夕失控,宋濂典史终于肯低下头来跟杨‘潮’商量,第一是希望杨‘潮’派兵入城维持,第二则是商量是不是减少每天的口粮定量,减少一半定量。
粮食定量减少一半,自然能够将成立的存粮多支持一倍的时间,海州就还能坚持一个月。
但是杨‘潮’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海州城在令人窒息的围城过程中,已经开始出现群体‘性’崩溃迹象,如果现在收紧口粮定量,等于是在全城百姓心里那跟紧张的弦上,又加上一块沉重的砝码,这根弦‘弄’不好就直接崩断,然后整个海州城顷刻失控。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