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蒙古人的诚意是放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书生。【】
    这书生浑浑噩噩的被放过了河,然后恍若做梦一样,到了城下,被明军吊上了城墙。
    这时候他才醒悟过来,他得救了。
    但是他也记起了他的使命。
    “将军将军,快放了他们的人吧。”
    这个书生不认识杨潮,因此随口就叫将军,也不是冲杨潮叫的,而是冲着所有的士兵胡乱的喊。
    杨潮这才走过来,问道:“放谁啊?”
    书生道:“他们的什么贝子,说是被你们抓了。放了人,他们就放了高大人!”
    杨潮不置可否道:“还有呢?”
    书生道:“还有,放了人他们就不会攻城了啊。”
    杨潮有些遗憾到:“很抱歉,人不在我们手里,已经送回了淮安去了。”
    书生狐疑的看了杨潮两眼,顿时有些恼怒:“匹夫,你这是见死不救!”
    他刚骂完,突然就看到章惇李良等几个亲兵围了上来,目色不善。
    书生顿时收敛了气焰,低声哼着:“我要见宋典史,我要见宋典史。”
    说着,从士兵身边溜走,快步走下城墙去了。
    一刻钟之后,宋濂就走上了城头,急匆匆的找到了杨潮。
    宋濂问道:“杨将军,你真的抓了鞑虏的贝子?”
    杨潮叹道:“好像抓了,但是人送去淮安了。”
    宋濂也是一脸狐疑,然后就关切的趴在垛口,看向河边一个个过去的同僚。
    守备、主薄、师爷,他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最后目光落到最中间那个一脸凄惶,失魂落魄跪在河边的身影上。那正是海州知州高良明。
    看到高良明的样子,宋濂是又气又怒,同时还满心的不忍。
    深吸一口气。转向杨潮道:“杨将军,如果你手里真抓了他们的人就放了吧。就当我欠你一个人情!”
    宋濂低着头。已经算是恳求了。
    杨潮很郁闷,宋濂跟刚才那个书生一样,都认定杨潮抓了虏兵的贝子。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