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李富的大棚已经出菜好几个月了,依然独家供应金钗楼,让金钗楼最近的饮食也火了一把,不过也只火了一个月左右时令蔬菜就上市了。
杨潮兑现了承诺,以十倍的价格支付了菜钱,一亩大棚菜收入了两百两银,但是完全配不上两千两的投资,虽说每年百分之十的收益放在后世已经不错了,但是考虑到大棚的使用年限恐怕都没有十年,能不能收回成本都不一定。杨潮这项投资可能是一项劣质的投资。
杨潮勉力了李富一番,表示大棚的投资,在他收回成本前。都算杨潮的,同时让他考虑一下,如何养花,或者种植一些今年冬季的瓜果,这样的话,收益也许会比蔬菜更高。
家里因为丫头们都走了,陈圆圆、董小宛也走了,一时显得冷清了不少,父亲想说买几个丫头。也被母亲拒绝了,因为担心父亲想着纳妾。结果她自己找来了几个壮悍妇人,帮忙打扫一下家院。
父亲则去收拾了下。再次开起了铁匠铺,铁匠铺的生意已经食之无味了,但这是祖业,父亲舍不得丢下,当时在杭州就临时开过铁匠铺,因为杨潮给自己谋了个出身,父亲才想纳妾多生一个儿,将来好继承祖业,结果惹起母亲老大的醋意。
不过回来后发现杨潮又升官了,署职卫指挥通知,三品的大员了,父亲觉得日后杨家就翻身了,这铁匠手艺传不传下去失去了意义,虽说为家族翻身高兴,可是想到丢掉祖传手艺,还是有些痛惜。
妹妹自从陈圆圆和董小宛走后,也有些意兴阑珊,每天无所事事,女红什么的都不感兴趣,渐渐偷偷往金钗楼跑,被母亲抓到了一回,狠狠的打了一顿,开始寻思给她找个人家嫁出去了事,但一想到杨潮的婚事还没定,就又想先给杨潮找一个合适的妻室,在考虑杨月,这让母亲这段时间倒是过的很充实,整天做计划。
金钗楼彻底走上了正轨,有陈圆圆和董小宛这两人镇楼,档次就有保证。
连皇帝看的女人都在金钗楼,怎么可能不让年轻公们趋之若鹜,两人每三天表演一次,每次都是满堂彩。
金钗楼开始推门票制度,表演的日,一等座一张就是百两,第一排大人物坐过的椅就是这个价,第二排名士坐过的椅则是三十两,三四排富商的椅不过五两银,因此每次表演门票收入固定就有一千五百两左右。
三天表演一次,而且是轮换,每次就只有一个人表演,平均天时间两人才上一回台,一个月一人表演五次,两人十次,收入也是一万多两银,金钗楼在经营商,已经彻底的甩开了所有青楼。
另外的商业信息公示方面,何明宇依然不打算合作,不过杨潮的运输信息三天更新发布一回却一直坚持着,已经开始有富商通过金钗楼找到杨潮帮忙运货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