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子也一一行礼,但是面露得色。逼的朝廷高官要坐下来跟他们谈判,他们就觉得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今后传扬出去。就是他们巨大的声望,巨大的资本。
张国维道:“坐吧。”
四公子这才坐下。
接下来官府这边的提学御史徐之桓率先发难。他是专门管学政的官员,这些书生算是归他管,当然书生这次哄闹,他受到的牵连也最大。
徐之桓道:“各位公子,纠结生员,啸聚公堂,滋扰生事,这就是你们从圣贤书里读出来的东西?”
冒襄代表四公子反驳道:“徐大人此言差矣。诸位士子不过是出于公义,这正是从圣贤书中读出来的。至于啸聚公堂,晚生不敢苟同,有哪位士子进入公堂了。至于滋扰生事更是无稽之谈!”
四公子不由暗自得意一番,幸亏他们听取了黄凤府的建议,没有像无锡那样直接冲进公堂哄闹,要不然现在被徐之桓拿出铁证,他们就被动了,现在徐之桓找不到他们打闹公堂的证据,空口白牙是威胁不到他们的。
第一次交手。四公子就感觉他们赢了一筹,不但赢了一筹而且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
徐之桓冷笑一声:“好一个伶牙俐齿,就算没有啸聚公堂滋扰生事。但是一个藐视官府的罪责,是逃不脱的。本官决意已定,上言礼部革除所有二立社生员的功名。”
现在的二立社已经今非昔比,成员五百人不说,而且都是有功名的秀才举人,至于童生哪怕是最早的那一批,也只能是预备社员,除非考上了秀才,二立社是不会让他们转正成为正是社员的。
因此一个革除功名。几乎将五百核心成员一网打尽。
但是四公子却不怕:“大人大可以试试!”
他们有恃无恐,礼部尚书黄锦和熊明遇联合宴请过他们。都表示过不会革除生员功名了,一个小小的提学御史。说了也不算。不得不说上次黄锦和熊明遇抛开杨潮,独自处理四公子的事情,其实搞砸了,他们本是想尽早结束书生哄闹,结果反而助长了四公子的胆量,弄巧成拙了。
徐之桓却丝毫不让:“试试就试试,本官自上任提学以来,还从没见过如此嚣张的士子。”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