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我在民国写小说 > 第35章 谭峥泓

第35章 谭峥泓(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岂有此理!”黄培成怒道。

若是这《上海日报》的报道晚一天发,那丢脸的,便是高汉林了。

高汉林的运气,为何如此之好?

见黄培成面色有异,《新小说报》其他编辑,便都过来看报。

见到《上海日报》上的报道,他们也有点郁闷。

他们正准备一鸣惊人,结果死对头先呼吁了一番……

“先生,你要买这份报纸吗?”报童满脸希冀地问。

“这报纸不好看,我不买,我再买一份《时事报》。”黄培成又掏钱买了一份《时事报》。

他咬着牙,将《上海日报》上的报道又看了一遍,同时在心中将高汉林骂了个狗血淋头。

报童离开后,有编辑问黄培成:“我们可要按计划印刷《双面魔君》?”

黄培成道:“要!”

都做了那么多准备,他哪能不印?

他从不看《上海日报》,他们《新小说报》用标点,跟《上海日报》无关。

黄培成看《上海日报》时,上海地界,很多人同样在看《上海日报》。

法租界,一栋漂亮又宽敞的洋房里,谭峥泓正在吃早餐。

他吃的是牛肉粿条,这东西在上海没得卖,是他带来的厨子专门给他做的。

一边吃早餐,谭峥泓一边看报纸。

他父亲在来了上海后,便将销量好的报纸,全都订了一遍,每日,都会有专人将报纸送到他家。

报纸上的字密密麻麻,看得谭峥泓眼晕,他挑拣着排版清爽的报纸,看了些时事新闻,然后便翻出《上海日报》阅读。

谭峥泓的国文不太好。

他父亲谭大盛是日子过不下去,去南洋讨生活的劳工。

因为勤劳肯干,谭大盛被谭峥泓那个更早一些到南洋,开了一家铺子的姥爷看中,娶到了他的母亲。

之后,谭大盛跟他姥爷借了钱做生意,因运气好,在二十年间将生意越做越大。

现如今,谭家在南洋有好几个橡胶园,还有好几处矿场,乃是南洋富豪之一。

谭大盛一心想回来报效祖国,晚清时,就跟某些官员联系上,想回国投资开厂,后来国内局势有变,他的行程被耽搁,也就到了今年才回国,受邀来到上海。

谭峥泓受父母影响,也一心报效祖国,为此,不惜撕掉爱德华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谭大盛见他态度坚决,也就将他带回国内。

如今谭大盛在上海办厂,他也就住在了租界。

谭峥泓对租界生活,极为不适应。

他会马来语、英语、闽南语,还会一点潮汕话,但不会说吴语。

国文的读写,对他来说也很难。

字他是认识的,要读些白话文也不成问题,但文言文,他许多都看不懂。

他的字,还七歪八扭非常丑。

这不能怪他,他自幼在英国人办的学校读书,老师讲的都是英语。

十七岁的他说英语完全没口音,但国文只有上海高年级小学生的水平。

为此,来到上海后,谭峥泓还闹过几回笑话。

现如今,谭大盛请了一位名师教导谭峥泓国文,但这并非短时间能精进的。

谭峥泓愿意看《上海日报》,是因为《上海日报》上的新闻,写得非常白话。

此外,这份报纸还会刊登诸如某小开因被欺骗感情,闹着要自杀这样的新闻,谭峥泓对这些很感兴趣。

今日,他照旧在《上海日报》上,搜索有意思的新闻。

翻阅时,他看到其中一篇报道,说南城书局,出了一部有标点的《西游记》连环画。

若有标点,国文也不至于这么难读!谭峥泓当即就想看一看这连环画。

恰好今日,他的国文老师有事不来给他上课。

谭峥泓扯了扯自己的长袍,骑着自行车出门,一路问话一路走,很快来到南城书局。

此时的人,能做的事情不多。

因而许多人在看到《上海日报》的报道后,便来南城书局,想要购买《西游记》连环画。

谭峥泓见人多,对这部连环画愈发感兴趣,但此时书局里人满为患,他隐约还听到有人说这部连环画已经售罄。

正巧看到有人喜形于色,拿着一册连环画出来,谭峥泓叫住对方,提出要用两个银角子,购买对方手上的连环画。

那人毫不犹豫,将连环画卖给谭峥泓。

谭峥泓站在原地,便翻看起来。

他并未看过《西游记》,只听人说起过,翻开这连环画,也就觉得里面的故事非常新奇。

这石猴挺有意思!

谭峥泓看书有些慢,但没过多久,便将手上的连环画看完。

正巧此时书局内的人,因书已售完纷纷离开,他便挤了进去:“我想买这书后面的内容,要如何买?”

费中绪听到声音看过去,就看到一个比自己高了大半个头,相貌英俊的少年。

这少年穿着跟他一样的熟罗长袍,但他的长袍是亲戚给的旧衣,这少年穿的却是贴身新衣。

此外,对方的裤子是纺绸的,鞋子是缎面的,一看便知出身富贵。

费中绪笑道:“这书现下只出了一册,但若是有需要,可花钱预订后续连环画,若愿意出跑腿费,我们南城书局还可送货上门。”

见谭峥泓听不太懂吴语,费中绪还连比带划了一番。

弄清楚费中绪的意思后,谭峥泓摸出两个银元做定金,让南城书局在新书印刷出来后,马上派人送到他家,每册都送五本。

谭峥泓父母的国语也不好,谭大盛劳工出身,虽后来苦学过,国语水平也就跟谭峥泓差不多,他母亲更是许多字不认识。

他觉得这书,父母也能看。

他还有一些朋友,应该也会喜欢这书。

谭峥泓订购完,骑着自行车回家,觉得很是无聊。

上海租界能玩的东西不少,比如去年,就开了个新世界游乐场。

里面光剧场,就有十多个,表演戏曲、曲艺、话剧、歌舞、魔术等,还会放电影。

但戏曲他听不懂,话剧人家说吴语说北京话,他也听不懂,他还不喜欢歌舞,能看的就只有魔术和电影。

电影总共没几部,魔术表演也大同小异,他早已看腻。

他在南洋时,忙于读书没个空闲,还以为来了上海,也会过差不多的生活。

毕竟他父亲早已帮他安排好,让他进复旦公学读书。

奈何他国文不行,此时老师或是用吴语授课,或是用北京话授课,他还遇上听不懂这个大问题,只能先找老师学国文,改为明年入学。

谭峥泓想找些事情做,交一些朋友,但因为之前有人把他往烟馆带,他父亲便不敢让他出门社交。

南洋鸦片同样泛滥,还有专门的鸦片税,是殖民者的重要收入来源。

但有识之士,都知道这是祸害,谭大盛就对此深恶痛绝,唯恐谭峥泓被带坏。

回去的路上,谭峥泓看到有两个外国巡捕在用棍子打一个衣衫褴褛,背着两筐红薯的中年男人。

那中年男人不知自己为何挨打,抱着脑袋连连求饶,却让那巡捕愈发生气,踹了他好几脚。

他立刻上前,与那外国巡捕交谈起来,这才知道这中年男人,是迷路走到富人区,才遭到驱赶,偏他被吓破了胆子,只知道蹲在原地求饶,一直不走,也就挨了打。

这人实在冤枉!

谭峥泓拿出两个银元,给那两个外国巡捕一人一个,总算让那两个巡捕住手。

接着,他又拉着那满脸惶恐不知所措的中年男人离开这片区域。

最后,谭峥泓更是花费两个银元并三个银角子外加二十几枚铜元,连筐带菜买下中年人挑来的两大筐红薯,用自行车载回家。

这中年人只肯收一个银元,但他见对方一身的伤,就将身上剩下的钱,全都掏出来给对方。

然后,他跳上自行车,一顿猛踩逃之夭夭。

两筐红薯加起来一百多斤,被中年男人细心地绑在谭峥泓那辆自行车的后座两侧,让自行车难骑许多。

十七岁的谭峥泓力气不够大,到家时已筋疲力尽。

让下人去收拾红薯,他往沙发上一躺,便不动了。

过了许久,他才让人将《新小说报》拿给他,慢慢看起来,遇到不懂的,便用铅笔圈出。

这是他国文老师让他做的事情,等上课时,老师会帮他讲解。

《新小说报》算有意思的,但谭峥泓还是看得昏昏欲睡。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爱看小说的,曾经,有人送他一部英文版《基督山伯爵》,他就看得如痴如醉,一晚上没睡。

但这些小说,他实在看不动。

桑景云对租界种种,并不清楚。

她回到家,将买的玩具给桑景丽后,便如往常一般,写起小说来。

她如今已经有了些积蓄,但还是太少。

她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还想要属于自己的,位于租界的房子。

努力赚钱吧!

www.llewen.cc。m.llewen.cc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