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 第二百四十九章 煎盐、晒盐(下)

第二百四十九章 煎盐、晒盐(下)(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不用这么看着我,我还得亲自实验一下才行。最近事情有些多,吕宋岛那边的事情还得你配合。这件事情一做完,我就会去一趟吕宋,到时候这个家就要交给你来守着了!”耿精忠继续说道。

什么情况。惊喜以及惊讶怎么一个接着一个!“王爷还准备去吕宋?”姚启圣睁大眼睛问道,这有些太突然了,先前耿精忠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预兆。

“是啊,吕宋岛已经尽在掌控。我总得亲自去视察一下新的领地。再说,春节过后,骑兵的招募与训练也要在吕宋岛进行,我不放心,也得亲自去看看才行!”耿精忠如是说道。

“嗯!”姚启圣点点头,这个理由倒也是充分。新的领地,大小堪比福建,若是完全纳入掌控利用起来,对马尾集团的影响极为巨大。

“要去也是年后的事情了,来。搭把手,将这剩下的粗盐全部都给溶了。过滤之后换大锅煮,我要把这些全都提纯出来,看看大批量的熬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说完,自己便拿过一个木桶,装上水,再将粗盐铲进去,姚启圣开始卷起袖子搅拌起来。两个人配合无间,倒是蛮像工坊里的普通工人。

......................................................................................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说道:海水本身就具有盐分这种咸质。海滨地势高的地方叫做潮墩,地势低的地方叫做草荡,这些地方都能出产盐。同样是用海盐,但制取海盐所用的方法却各不相同。

一种方法是在海潮不能浸漫的岸边高地上取盐,各户都有自己的地段和界线,互不侵占。估计第二天会天晴,于是就在当天将一寸多厚的稻麦稿灰及芦苇茅草灰遍地撒上压紧并使其平匀。第二天早上,地下湿气和露气都很重,灰下已经结满了盐茅。等到雾散天晴,过了中午就可以将灰和盐一起扫起来,拿去淋洗和煎炼。

另一种方法是,在潮水浅浅的地方,不用撒灰,只等潮水过后,如果第二天天晴,半天就能晒出盐霜来,然后赶快扫起来,加以煎炼。还有一种方法是在能被海潮淹没的地方预先挖掘一个深坑,上面横架竹或木棒,竹木上铺苇席,苇席上铺沙。当海潮盖顶淹过深坑时,卤气便通过沙子渗入坑内,将沙子和苇席撤去,用灯向坑里照一照,当卤气能把灯冲灭的时候,就可以取卤水出来煎炼了。

总之,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天晴,如果阴雨连绵多日,盐被迫停产,这就叫做“盐荒”。在江苏淮扬一带的盐场,人们靠日光把海水晒干,这种经过日晒而自然凝结的盐霜好像马牙似的,就叫做“大晒盐”,不需要再次煎炼,扫起来就可以食用了。此外,利用海水中顺风漂来的海草,人们捞起来熬炼而制出的盐叫做“蓬盐”。

盐的淋洗和煎炼的方法是挖一浅一深两个坑。浅的坑深约一尺左右,上面架上竹或木,在上面铺芦席,将扫起来的盐料(不论是有灰的还是无灰的,淋洗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铺在席子上面,四周堆得高些,做成堤坝形,中间用海水淋灌,盐卤水便可以渗到浅坑之中;深的坑约七到八尺深,接受浅坑淋灌下的盐水,然后倒入锅里煎炼。

煎盐的锅这个时候叫做“牢盆”,这种牢盆的周长有好几丈,直径也有一丈多,只有两种规格和形制。其中一种是用铁做的,把铁锤打成叶片,再用铁钉铆合,盆的底部像盂那样平,盆深约一尺二寸,接口处经过卤汁结晶后堵塞住,就不会再漏了。牢盆下面砌灶烧柴,灶眼多的能有十二三个,灶眼少的也有七八个,用柴火同时烧煮一个锅。福建这边还有另外一种制法,那是用竹篾编成一个锅围的,锅围的直径约一丈深约一尺。在锅围上糊上蛤蜊灰并衔接在锅的边上。锅下烧火到使卤水沸腾,一直到逐渐结成盐。这种盆也叫做“盐盆”。但总的来说不如用铁片做成的锅那样方便省事。煎炼盐卤汁的时候。如果没有即时凝结。可以将皂角舂碎掺和小米糠一起投入沸腾的卤水里搅拌均匀,盐分便会很快地结晶成盐粒。加入皂角而使盐凝结,就好像做豆腐时使用石膏一样。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