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里,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不管这个单位里有多少个领导,人们在称呼那些副职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省略掉那个“副”字,比如说楚扬也是副县长,但高大志称呼他的时候,却叫他“楚县”,而不是“楚副县长”,这当然不是简单的省略,而是融合了官场心理学的东西在里面。毕竟,尽管是副职,也不会有人想要听别人每天称呼自己的时候,把这个“副”字挂在口头上,听到“副”字的时候,心里也会不舒服。
但问题来了,如果见到每个领导都这么称呼,该怎么区别正职和副职呢?特别是在这种正职和副职在一起的时候,如果叫楚扬“楚县”,叫李明哲“李县”,那岂不是区别不出正副了吗?而且这样一来,正县长的心里不是也会不舒服吗?
在到处都讲究小细节的体制里,当然不会不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所以在这样的场合中,高大志称呼李明哲的时候,就直接叫了“县长”。张县也好,王县也好,这么称呼的一般都是那些副职,而对于唯一的一个正职,通常的情况下在正式场合直呼“县长”两字,就已经能够让别人明白这里面的意思了。
而他对楚扬和李明哲两个人的态度,也足以区别出两个人的身份。对于高大志来说,楚扬虽然是县级领导,却不是他的直接领导。虽然按照工作分工不同,政府办原则上应该是服务所有政府口的县级领导,但实际的情况是,政府办虽然职能如此,但对于政府办的最高领导——政府办主任来说,通常只会服务一个人,那就是县长。至于其他的副县长,自然会安排专职的秘书去服务。尽管在县一级这个层面上,无论是正县长还是副县长,都没有资格配备正式的专职秘书,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基层地方,县级领导配备专职秘书。已经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之一,就像配备公车一样。
高大志对楚扬笑呵呵的,却对李明哲恭恭敬敬,传达出来的也是这样一个意思。在楚扬面前,虽然他的级别要低半级,但却不需要直接对楚扬服务。事实上,很多边缘化的副县长,实际权力还不如一个政府办主任,后者完全可以不必搭理前者。但对李明哲,高大志却必须恭恭敬敬,因为后者不但是他的直接领导,而且有权力决定他的去留,可是直接管着他头上的官帽子的!
特别是他现在还属于没有靠山的状态之下,就更是必须要取得李明哲的认同。
要知道。无论在任何单位,有四种人的身份永远是最敏感的,一是领导身边的秘书,二是给领导开车的司机,三是办公室主任,四是人事和财务两个关键岗位上的负责人。对于这四种人,无论谁当一把手,都必须要保证他们和自己是一条心。至于其他岗位,则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高大志。正是属于这四种人之一,如果李明哲不认同他,只需要在书记办公会或是常委会上提一下,就算是书记管帽子,也不会对这个人事提案多加反对的。毕竟,人家是要选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大管家。就算是书记的手伸的再长,也不好在这个人事任命上多说什么。
而且,如果李明哲真的看不上他,提出要换掉他这个政府办主任,估计何天礼更是乐见其成。毕竟现在的县委办主任徐启来是他那条线上的人。他现在处处与徐启来对着干,后者对他的观感也不会太好。
所以现在高大志很急,急于找一棵大树靠上去。但他又不能把这种急表现出来,那就太没有城府了。而且,李明哲到底是不是一棵值得靠上去的大树,他的心里还没有底。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李明哲是京官下放,又是家族子弟,这种人在官场上,应该前途无量才对。但实际上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说白了,地方上的官员,对于这些下放的官员们,心里是存在是抵触心态的,会不自觉地将两者的界线分出来。在他们的想法里,这些干部最多只是呆上两、三年就会走,属于“飞鸽”牌的,和他们结交对于自己的帮助不大,而且他们也一般不会抓什么实权,跟着他们也捞不到什么好处。正是因为如此,很少有人会选择那些下来锻炼的干部做靠山,因为你经营了半天,人家突然一个调令,拍拍屁股走人了,你就等于白忙活了一场。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