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1928年起,主持**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1933年3月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正在南昌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蒋介石亲自用高官厚禄进行劝降。陈赓大义凛然,严词拒绝。经**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
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曾率干部团一部强占皎平渡渡口,使第一方面军得以顺利渡过金沙江。到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斗。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一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指挥,随后又转战于鲁西北、冀南、豫北。
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二都柳树铺。1916年底,投笔从戎,到湘军第6团当兵,并参加了护法战争、湘鄂作战等。
1921年秋,开始阅读《新青年》、《社会进化论》等进步书籍,并积极从事反帝爱国运动,立志献身革命。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党。
1923年,参加了湖各界声援“二七”惨案的游行活动。6月1日,积极参加反对日本军阀在长沙制造的“六一”惨案,并负伤。
1924年2月,进入广东陆军讲武学校学习。5月,考入黄浦军校第一期,11月底,毕业留校任职。在此期。参加了省港在罢工和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等重大军事活动。1926年7月,参加北伐作战。9月,到苏联红军部队学习。翌年2月返回上海。
1927年3月到武汉,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唐生智部任营长。4月下旬,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与李立三一起负责政治保卫工作,后随起义部队南下,在贺龙任军长的第12军任营长。会昌战斗中,腿负重伤,历尽艰险潜入上海医治。1928年4月,奉命到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化名王庸,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隐蔽斗争。
1931年9月,调任红4月,奉任红4军第13师第28团团长。11月初红四方面军成立,任第12师师长,先后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情况,同时两次会风鲁迅先生,介绍了苏区军民的斗争情况,并草绘了鄂豫皖苏区事形势图。
1933年3月24日,在上海不幸被叛徒发现而被捕,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下,坚贞不屈,后被押送南京,5月,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逃出南京,到达江西瑞金后,被任命为彭杨步兵学校校长(该校为纪念革命烈士彭、杨而命名),为培养连、排级干部,付出了不少幸劳。
1934年10月,任军委干部团团长,随中央红军中央纵队长征,担负中央机关的警卫任务。并参加了突破乌江、土城、二打遵义、夺取金沙江等作战。1935年11月下旬,率红13团参加直罗镇战役,手部受伤,12月,任红1军团第1师师长。
1936年2月,率红1师参加东征战役。5月,率部参加西征战役,协同兄弟部队解放甘、宁夏广大地区,11月下旬,率部参加山城堡战役。
1937年2月,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期学习,兼任第1队队长。7月,被调入红31军工作9月,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10月,率部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战,在夜袭长生口和伏击娘了关以南的七亘村战斗中,毙伤日伪军400余人;在伏击昔阳县黄崖底日军中,歼敌300余人。
1938年3月16日率第386旅在神头岭伏击战中,毙伤日伪军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骡马600余匹;3月31日在响堂铺伏击战中,毙伤日军400余人,击毁汽车180辆;4月中旬,在长乐村追击战中,歼灭日军2200余人。此后,又率连续破袭日伪军控制蝗交通要道和据点。”
“哇!大哥好厉害,知道的真多呀!”段彪道。
杨潇笑说道:“这些都是我听人家说的!这个陈赓将军一声都富有传奇色彩!你们想不想听?”
“好好好!大哥讲讲!我最爱听故事了!”侯迁道。
杨潇想了想道:“陈赓与蒋介石之间的故事也是颇有传奇色彩。1925年黄埔军校学生东征,陈赓救了蒋介石一命。但很快国共之间反目成仇。1933年,陈赓被捕,蒋介石感激陈赓救命之恩,也不想把这个难得之才放走,便亲自会见陈赓,以感化他。但蒋没想到,初次会见,他就碰了一鼻子灰。
双方见面后,陈赓怒目而视,蒋介石也好长时间不语,过了一会儿才开腔:”陈赓,你瘦多了。”陈赓冷笑着说:”瘦吾身而肥天下,这是校长你教导我们的呀。我看校长也瘦多了,身为一党一国领袖,你瘦了,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呀?”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不语。
过了好半天,蒋介石劝道:”你写个声明,认个错,我会给一条很好的出路。”陈赓接过纸,大笔疾书,蒋还以为他真要认错。等拿过纸来一看,鼻子都气歪了。满纸都是”打倒蒋介石”,”独裁不得人心”一类话。蒋介石再有耐性,这时也忍不住骂了起来:”娘希匹,你中毒太深了,死路一条,死路一条!”后来每当有人问起这段住事,陈赓总是说:”早知道他那么反动,就把他扔到沟里去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