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补贴直接补贴生产企业好了,远嘉自筹资金研发,产品性能达不到预期或者成本下降过慢,国家完全可以直接了当的放弃采购。
换句话说,远嘉负责整个项目风险最大的那一块,一旦产品性能和成本达到预期,500块的成本约定又使得远嘉放弃了利润最丰厚的终端,这已经不是经营魄力所能解释的了。
除了家国情怀,闫鸿基暂时还真找不到梁远做这种决断的合适理由。
“为什么这么做?支配七百五十亿的资金,小梁同学就不心动么?”
“当然心动啊,可这资金来得太容易了,一旦习惯之后,将来就不会过苦日子了,在国际上,和海外财团所进行的残酷竞争,却都是在苦日子下完成的。”
“如果远嘉想在海外和历史上站得稳当,放弃这种资金是必然的选择。”
“小梁同学如此决策?远嘉的利润点又是什么?”
“在我个人看来,技术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唯一因素,无动力外骨骼的实验室成品虽然简单,但想要投入实用,需要跨过最大的难关有两个,金属材料的耐用性,控制系统的合理性。”
“大致上无动力外骨骼可以分解成六根弹簧,两根液压杆,数米长的金属型材,我大致套个数据,一位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员工,每工作一小时大约行走五千步,按八小时工作计算,每日行程四万步,这意味着六根负责起到助力辅助作用的弹簧每天需要经历四万次完整的结构伸缩,除掉休息日,弹簧每月的工作次数是一百万次,每年的工作次数是一千万次。”
“先不考虑性能数据上的适配,国内,目前性能最好的批量工业品弹簧全寿命的压缩次数大致在一百万次,海外,由性能最好的弹簧钢所制成的批量工业品弹簧,应该是汽车发动机的气门弹簧,目前的使用寿命为一千万次~~。”
“无动力外骨骼所需的高性能弹簧,一千万次的全寿命也只是达到入门级别的实用条件而已,想改进弹簧质量,首先要改进钢材冶炼,高纯度的特种弹簧钢所需要的冶炼环境,不比芯片产业所需要的无尘实验室来得简单,目前国内能做到这一点的钢铁企业是零。”
先忽视掉产品寿命上的差异,1990年,海外生产气门弹簧的顶尖大厂,其出厂成品的非良品率大致是百万分之一,共和国国内,类似一汽二汽这种顶尖大厂的气门弹簧出厂成品非良品率约为百分之七,这完全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竞争对手,被人家吊打都已经是比较含蓄婉转的用词了。
某人的尾巴其实已经不小心的漏了一点段,按梁远的一贯思想,是绝对不可能把远嘉的前途挂在任何人的一念之间,一旦远嘉在高性能弹簧钢上取得突破,哪怕国家砍掉外骨骼项目,照样不耽搁远嘉在钢铁领域去做后世那些隐形冠军企业,充当全球汽车产业的弹簧巨头依旧能活得风生水起滋润异常。
随着斯贝项目高温耐热材料国产化进度的结束,冶金实验室朱立国教授最近的闲暇时间越发多了起来,闲不住的朱立国对华晨从通用手中搞来的电子束沉积设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头扎了进去。
说起来在现代工业生产上,很多事物和技术都是链条般一环套着一环。
电子束沉积设备算是综合高温等离子控制、粉末冶金、激光技术这三个尖端技术分支的一个集大成者成果,从这个成果中可以分拆出等离子金属冶金技术、粉末冶金技术、等离子金属表面热处理技术、激光焊接、激光切割、甚至未来的3D金属打印技术。
如果把其中的等离子金属表面热处理技术继续向下分拆,还可以分拆成高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和低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
其中高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采用激光、电子束等高能量功率源,低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则采用电流电弧的方式。
低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虽然没有电子束沉积设备那般高大上,但由于设备成本较低的缘故,在日常的金属加工行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毫不夸张的说,以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之所以能在八、九十年代风靡全球,由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处理过的汽车钢材居功至伟。
低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如果继续向下分拆,可以按技术的难易与先进程度分拆成双辉等离子氮化技术>辉光等离子氮化技术。
而低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的核心可以分拆成四个基础研发上的难点,真空技术、电子温控技术、电流整流变频技术,高性能瞬间储能技术。
这四个技术难点除了真空技术和远嘉目前的业务关联不多,其余三个几乎都和远嘉的战略发展方向紧密相连。
电子温控和电流整流变频从来都是港基集电器件实验室的发展重点,高性能瞬间储能技术除了能和华晨动力的发电业务关联起来之外,还和一千所有着紧密的联系,最明显的例子,电磁炮和电磁弹射的高密度储能。
航空发动机行业号称工业之花可不是空口无凭瞎说的,随便从中拿出来一项技术都是在其他工业应用方向中的集大成者。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