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诊断技术的发展严格的说其实是依赖电子领域的技术进步,在远嘉彻底整明白坑爹的单晶合金和同样坑爹的无数种高难度航空材料之前,可以别具蹊径的和国际主流航空发动机竞争。
换句话说,这才是真正的硬件不够软件凑,靠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九十年代初的国际主流动力厂商刚刚试图把计算机引入到航空发动机设计领域,至于网络,大数据什么的更是连概念都没产生呢,梁远哪能不抓着优点彻底放大。
问题在于此时电子产业同样方兴未艾,能满足实时处理航空发动机大量数据的除了吞吐大量数据的超级计算机之外,大容量光纤网络也是核心。
华晨动力的测试数据中心虽然受益于港基集电超算项目的开发,解决了这两点难关,但由于采用了分布式结构的超级计算机之故,所有的数据来源必须在六十米范围之内,一旦超过六十米数据进入分布式超算系统各个处理节点所产生的时间差,会产生冲突进而导致超算系统死机甚至崩溃。
一般来说六十米大小的范围怎么都够超算系统内各个计算节点折腾了,可华晨动力测试中心要求的是对航空发动机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这导致了整个测试数据中心只能建设在产生数据的航空发动机测试台架附近。
最终,这个巨大结实足以抵御炮击的金属盒子建在了植物园一般的燃机新车间的内部。
当然,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进步,未来分布式超算系统会解决掉子计算节点对联机距离要求严格的缺陷,不过梁远哪敢浪费时间等这个,万一在这个技术门槛上卡上十年八年的还不得哭死。
看到李远玲盯着测试台架上喷出几米长炽热射流的航空发动机若有所思,顾海云晃了晃手中的文件夹,快步走了过去。
眼角的余光发觉到顾海云来了,李远玲放弃了观察,伸手接过了顾海云手中的文件。
“小顾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八点停机之后搞不好还得通宵,不多睡会怕是坚持不住的。”
“刚刚做梦时梦到一个数据算错了,吓了我一身冷汗,什么觉头都没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