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同人 > 临安不夜侯 > 第417章 移花接木(为陈瑾言的絮言盟主加更)

第417章 移花接木(为陈瑾言的絮言盟主加更)(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这种硬性条件,就不太好运作。

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进士们之间也知根知底,可以互相监督。

既然没有活动空间,那又何必多事?

所以,杨沅也没有找关系打听对于自己的安排。

不过他知道,他做京官,那是一定的了。

他的产业都在临安,如果做地方官,想把这么多人、这么多产业搬走就不现实。

仅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状元对他也意义重大的。

至于这个京官,具体会分配什么职务,他现在就真的不好猜。

唐朝时候的状元,远不及宋代的待遇。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算是分配最好的了。

他中状元之后,也只是任命了他一个从八品下的“太乐丞”。

不仅品级低,而且只是个管礼乐的官儿。

至于其他状元郎们,很多都是从九品起步。

到了宋代,门阀世家的影响力已经没有那么大了,科举选出的官吏才被重视起来。

宋朝的科举考试内容和任官履历都注重实践。

因此进士们大多会被外放地方,成绩差的做知县,成绩好的直接就是州府的副职,二把手。

至于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则会留京做官。

留任京官的大多有三种去处:

一种是和去地方上任职的进士一样,选择一个政务衙门,去做二把手或者三把手。只不过,这是在京的衙门。

第二种是去学政系统,比如国子监里任个监丞,太学里边做个博士。

第三种就是去秘书省这种清闲岗位先翻几年书。

鹅王之所以想让杨沅去秘书省,就是因为这三条出路里边,最容易干出政绩,而且很难出纰漏的,就是去做校书郎。

朝廷编撰、刊发的书籍上边都有你的名字,这就是政绩。

而且,校个书而已,能出啥纰漏来?

同时,竞争还少。

所以这是最稳妥的一个去处。

不过,自家事自己知,杨沅这个状元有多大水分,他自己清楚。

走第二条路去教书,或者走第三条路去校书,对他来说都是噩梦。

除非他学生全是王大少那般货色,他还能“以德服人”。

只有去一个实务衙门里做官,而不是劳形于案牍,他才有把握做好。

考虑到他在殿试时放的那一炮,杨沅觉得自己很可能会被安排走第一条路。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