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同人 > 临安不夜侯 > 第405章 天目山上好乘凉

第405章 天目山上好乘凉(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赵璩若是对一个人投缘,那是真的掏心掏肺的对他好。

赵瑗和他都是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子孙,但是到他们这一代,已经传了七代了。

你和你六代之前同一个父亲的亲戚,现在能有多亲?怕还不如一个同学、一个同事亲络吧。

赵璩与赵瑗何尝不是如此。

但,他看赵瑗投缘,就对赵瑗真的好,对杨沅也是一样。

大宋重文抑武,就算枢密院和兵部也是一贯由文官把持。

像杨存中这种武将临时掌握枢密院,只是特殊时期的特例,不可能持久。

赵璩对此心知肚明。

不管在位的是他养父赵构,是他大哥赵瑗,还是他,只要时局稳定下来,第一件事,一定就是把杨存中从枢密使的位置上调走。

武将本已领兵于三衙,如果再掌握了拥有调兵权的枢密院,谁敢保证不会再现五代十国弑君如屠狗的一幕?

况且,没有大战,武将的升迁就太难了,杨沅若想走的更高更远,就必须选择最正确的一条路。

再往前去,两人就要分道而行了。

赵璩向杨沅挥了挥手,正要随那内侍离开,杨沅忽然道:“大王在天目山下的别院,今年可能落成么?”

“嗯?”

赵璩不明白他何以突然问起此事。

心念一转,赵璩就懂了。

他深深望了杨沅一眼,道:“别院今年一定建成,到时本王邀二郎同去一游。”

他这样一说,杨沅也懂了。

杨沅抱拳一礼,再抬头时,赵璩已经跟着那小内侍走的远了。

……

垂拱殿外,禁军森然而立。

垂拱殿上,两宫并坐于珠帘之后,两位宰相、一位枢密使、六部尚书,共十一人,分别于两侧。

大殿之上,十分的压抑,只是偶尔有人端起茶盏轻抹茶叶时发出的声音。

韦太后和吴皇后已经把皇帝大行,须立新君的意思说出来了,各位朝廷重臣,也都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拥立普安郡王赵瑗的,有枢密使杨存中、礼部尚书曲陌、兵部尚书程真、工部尚书侯可意。

拥立恩平郡王赵璩的,有右相万俟卨、吏部尚书谭鹰炆、户部尚书析折、刑部尚书张方旬。

四票对四票。

现在还有三个人没有表态,太后、皇后和左相沈该。

万俟卨有点惊讶,沈该是主和派,而普安郡王的主战倾向早就为人所知了,难不成老沈想投普安郡王一票?

还是说,他想在关键时刻投下决定性的一票,以期得到新帝的感激?

可是,恩平郡王赵璩是吴皇后抚养长大的,吴皇后会更支持哪个?

而韦太后……,老太太是个没主意的,而且与吴皇后婆媳关系非常的好。

再说,她马上就要变成太皇太后了,也不可能和皇太后闹出矛盾。

如此一来,新君之位就明确了,沈该那一票其实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沈该确实有点迟疑。

从立场上来说,他当然倾向于赵璩。

但是……,赵璩,无人君之相啊。

轻佻放浪,穿上龙袍也不像个皇帝,如果让他坐上皇位,只怕会成为大宋的噩梦吧?

赵瑗虽然主战,但年轻气盛,有这个想法也不算奇怪。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