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陈文强走到现在。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追随,说得不客气一些,那就是两个字“好处”。跟着他能赚钱,能升官,能把革命干好。能吃香喝辣。
当然,一个多月的行程,陈文强除了深有感悟外,也对铁路的修筑情况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如果要达到他的目的,在五年或更短的时间内修成,广东省也要尽快动起来,特别是韶关段,那将是一个困难的路段。
要克服困难,加快进度,自然不能光依靠全民筑路的人海战术。来自于后世的思想,使陈文强更迷信于科技和机械的力量。早在开始筑路时,他便与中外技术人员进行过认真的商议,从德国订购数套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等机器设备。
现在,机器设备已经运到,爆破器材也准备齐全,科技加上人海,如期筑完铁路便相当有把握。而困难,也就剩下了一个——钱,只要资金跟得上,工程难点倒算不了什么了。
借外债是一方面,中侨银行的支持则更加重要。此时,中侨银行终于显示出了与传统票号那古老低效所无法比拟的融资能力,给予了陈文强全力支持。
付出和收益当然是经过反复计算衡量的。投资巨大是事实,但粤汉铁路的前景,以及依托铁路所进行的扩张,却使中侨银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湘、鄂两省,因为张之洞的强令,中侨银行印发的钞票已经接近了半官方货币,流通基本不受阻碍;广东呢,已经打下了基础,由陈文强最后拿下是不成问题。
再算算铁路沿线的城镇,有多少分行、支行能够设立,随着信誉和实力的增强,又能吸收多少民间存款?
更不要说德资的注入,与德华银行的协议,张镕轩的日向银行的合作,中侨银行已经具有了国际化银行的雏形,可以小范围地开展国际汇兑业务。
而粤汉铁路每周的进度,都在报纸上予以登载。这是陈文强的宣传造势,效果很好,面向全国范围的招资募股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良好势头。
这一切都使中侨银行乐于支持陈文强的修路大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关系。
等陈文强一行人赶到广州,正式接手粤汉铁路公司广东分公司时,广东段铁路的修筑已经开始,自广州黄沙码头至源潭的铁路已经修了二十多公里。
广东富商多,筹款最多,铁路公司也完全是商股。乌七八糟的事情不是没有,但却比湖北、湖南少得多。而且,大多数董事、股东的思想比内地士绅开放,是希望尽快修成铁路的,否则后来的历史上也不会选举詹天佑任总理兼总工程师,工程进展也相当迅速。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