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任谁也忍不了啊,于是猛虎下山,火力全开,一股脑将他所有公共账号的留言版块都轰炸得体无完肤,十八辈祖宗都快被轮遍了!
农黎旗帜鲜明打头阵,怒批武侠小说,狠狠道出了这几年来憋在很多传统作家和其他类型作家心中的一口郁气,很多人实在是被挤得有些狠了,于是乎。蹭蹭蹭的,文学圈、作家圈、文化圈许多名人跟争着吃热翔一样,扑扑腾腾的往外跳,纷纷声援他:
“支持农主席。文学不可只尊娱乐。必须考虑思想性和精神价值。”
“一个写武侠小说的进入大学课堂?这是丢人现眼啊!”
“武侠小说堂而皇之成为大学课程,这不但是对我们学生不负责任,也是侮辱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教育史!”
“这件事上。我不针对个人,我针对的是我们这些人对于这个时代的责任!好。跟我一起喊:坚决抵制金梁!”
当然,在这件事上。他也不乏文学圈、文化界的支持者,除了一些被逼入统一战线的武侠小说作者外,还有一位首都文化界赫赫有名的大儒——著名文学史家、历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讲坛”常任主讲人之一的廖翎杰。
这位廖教授,当初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出来时就曾跟司浩然南北对峙过,这次又毅然站了出来,力挺邓铮,力挺武侠小说:
“……看了很多文学圈、作家圈朋友对武侠小说的口诛笔伐,深感疑惑、不安。感觉当前有相当多论者的理论基础是:不承认通俗小说在很多方面与严肃小说不同,不承认读者自己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承认读者有拒绝在阅读中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承认文学可以被当作纯娱乐的商品,不承认武侠小说是一种通俗小说,甚至不承认武侠小说是一种幻想小说。”
“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的。不管大家装睡也好,不想醒也罢,武侠小说凭借其影响力、普及度和文学基本造诣,早已在通俗类型小说中占据一席之地。而通俗小说,就是首要在‘核心趣味’上做文章,让喜欢这种趣味的读者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极大满足。比如侦探小说可以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复杂的智力游戏,而武侠小说显然是与人类骨子里的尚武精神相关的。”
“……武侠小说一味强调娱乐性,那么,思想性和精神价值呢?这是我今天看到质疑最多的一个问题。这也的确是一个应该认真回答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在贬低和指责武侠小说。我的意思是,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把武侠小说置于一种被贬低和被攻击的位置上,因为这个问题预设了一个理论前提,就是将娱乐性同思想性和精神价值对立起来,仿佛这二者是你死我活、有你无我的关系,如果你强调了小说的娱乐性,就必然会损伤小说的思想性和精神价值。”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