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蚂蝗吸饱血之后呼出的血蒸汽最后在天空与云朵相融合,当天晚上方圆五百里都下了一场触目惊醒的红雪。
在这一波之后,女真人不得不答应大明朝的一切条件,包括举族迁徙到环境更为严酷的西伯利亚。
而思远在回国之后,他也顺势成为了整个大明朝最有名望的人,甚至有好事的人把思远这些年无意中自言自语时跟罗敷聊天时传出来的段子编辑成册,而这些册子在士大夫的宣传之下则成了大明的红宝书,各个书院甚至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相继成立了针对那些网络段子的研究学会。
这导致思远的地位一下达到了孔孟再造的地步。
在这种大趋势之下,摄政王陈达的势力一天一天被削弱,甚至最后连宫里的太监都对他不再客气,甚至如果不是思远还没有动他的意思,恐怕这摄政王都可能会被那些太监给找人埋伏死。
不过即便是如此,在第五年的时候,思远还是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替代了摄政王的位置,成为了大明的话事人。
甚至有一次那没用的皇帝还十分大不敬的在早朝时把思远拉上了龙椅,搂这他的肩膀激动的跟大臣们宣布他要和思远结拜成把兄弟……
要是旁人,那些士大夫、士林学子们非把思远给骂臭了不可,但这次他们却选择了集体失声。甚至还隐隐有拥护的味道在里头。
之后的思远的日子就不再那么悠哉了,他被几万个官员学子活生生抬上了龙椅,虽然没有正式登基。但哪怕就算是种地的老农都已经知道现在天下已不再姓朱。
他上位之后的第一件难事就是关于办不办那个已经告老还乡的前摄政王的问题。思远斟酌许久之后,居然驳了那一众抬他起来的书生的面子,不但不办陈达反而将他那些理论进一步完善了起来……
这一下书生们再次哗然,但思远并不在意,因为他吃惊的发现自己居然一过来就开始继承陈达的政治红利,他主张开办的学堂、工厂、医馆已经带给思远难以想象的潜在声望,那些青虫书生根本就无法掀起风浪。
单单陈达那一条女子不许缠足的规定就已经让这帮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爷们够喝一壶了。短短几年之间,那些大脚媳妇们早已经成为了思远死忠簇拥。可以说现在恐怕连那些学子想鼓动群众厌恶思远都得考虑一下回家怎么对付那些母夜叉。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