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警察!”
这句话,陈永仁说。刘建明也说。失心的人们,不过殊途同归。刘建明和陈永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却又是同一个人。
《终极无间》,李芯儿面对男友和旧爱,面对着两个人。过去与现在,他们说着同样的话。有着同样的不可言说的秘密。此时他们是一体的,却又相距甚远,这才是真正的三角恋。
台词依然精炼,毫不张扬,却又尽其所能的表达出说者的思想,导演的意图。
许多影评人看到这部诚意满满的终结之作,都不禁要想,一部剧本,究竟要经过多认真的对待,才会又有与剧情紧紧相连,却丝毫不矫揉造作的台词?又有多少作家知道,该说话时就说,不该说话时就闭嘴的道理?
想到今年奥斯卡上陈天都遗憾缺失了最佳剧本奖,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是个错误。
什么是电影?电影是可以看到的故事,从人的听觉,视觉,直至内心的情感触觉。如果一个电影没有了故事,就是废纸一叠,浪费墨水。
香港电影浪费了太多的胶片,人力,物力,财力。纵观香港电影乃至整个华语电影这几年,所拍摄出的除了让国内不能放映的禁片,陈腐到观众不想看的文艺片,要么就是见鬼,几个香港少年偶像露脸的喜剧,和老年偶像捞钱的毫无诚意的作品。
曾经的东方好莱坞多么辉煌的成就,如今已经奄奄一息。而中国内地从上百亿票房萎缩至如今一年十几亿票房,如此衰败,怪谁?
可浪费的这一切,如果是为了换到《无间道》两部曲,那么之前一切的牺牲和颓靡,都是值得的。丝丝入扣的情节,暗藏的深意,可以说,这部电影剧本,连标点符号都是值钱的。
在北美影院内,观众同样目不转睛,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场,连憋尿功夫都大大增强。
这部被媒体评价为东方的《教父》,果然不是白叫的。
看《无间道》的同时,《教父》三部曲的片段,也在脑中不间断的闪现着。对于《教父》来说,《无间道》是一种致敬,对不可超越的经典的致敬。《无间道》是喝着香港市井的水,吃着尖沙嘴的早点,成长于香港的黑帮空气之下。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