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显然这架飞机的外观已经吸引了这些航空专家的注意。
就在这时,大屏幕上歼20模型的座舱盖缓缓打开。一台看起来外观极为可爱的q版圆脸机器人从驾驶舱里跳了下来。在地上滚了几圈,才站直了身体,闪着电子眼道:“大家好,我是星环集团首席科学家钢镚。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歼20战斗机的改进心得。这架歼20的外观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接下来。我将向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做出这样修改的原因。”
接着,钢镚开始用各种专业术语配合着新歼20模型来对这架战斗机的气动原理做出详细的阐述,有些地方还列出了详细的公式证明。
当然了。这些数据是需要实机试验性飞行来支撑的,钢镚给出这些数据时也只说是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飞行后得到的,但在场的都是在航空界浸淫了数十年的牛人,哪怕一个小小的数据,他们也能大概看出其中的真假。
但很明显,星环集团给出的答案基本上没有多少让他们可以挑刺的地方。
李元青上将和常思伟上将则成了会议室中最轻松的两个人,他们对战忽局的信息掌握的比在场的诸人要多得多,自然知道去年乌干达发现的那块星石被战忽局得到了,有了星石计算机,以战忽局的技术,对飞行器进行全方位模拟并不怎么让人惊讶。
接下来,钢镚将歼20的各个部分一一分开来解说阐述,从发动机技术到气动布局,从光电雷达到飞行控制系统,从隐身涂料到机体碳纤维材料,整部视频长达三个多小时,这中间,几乎所有的航空专家都听得入迷。
唯一保持冷静的就是歼20的总设计师杨宁。
作为歼20项目的总负责人,杨宁在歼20项目上已经耗费了近十年的心血,他一直把歼20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当初他突发奇想让星环集团加入到歼20的改进工作中去,不过家长心态,想着孩子已经长大了,他需要为自己的孩子找一个好老师,使它未来能真正成材。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