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除了我们以及潘迪生之外,还有嘉禾和金公主,他们并不是为了收购邵氏院线,而只是来搅局的,抬高价格让最终的胜利者付出更多的资金,算是狙击一下自己将来的对手,毕竟谁吃下了邵氏院线都会立即成为影坛三强之一,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雪天蓝继续道。
陈朗闻言双眼一亮,现在的香港影坛就是三强争霸的格局,其他的所有电影公司都只是独立制片,甚至连独立制片都算不上,因为很多的电影公司都是三家院线的子公司或者被三家持有大部分的股份,拍片受到三家院线的影响很大。
三家院线垄断了整个香港,谁成为这三家院线的掌舵人都会自动成为香港影坛最有话语权的三人之一,三家院线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第四家院线,三家自然一致排外,但是现在三强争霸的格局已经稳固,更多的还是竞争,因此另外两家院线来搅局几乎是肯定的。
如果是金公主和嘉禾来搅局的话,那么对于最终的定局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顶多增加了一些难度而已,作为死对头,再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邵氏也绝对不会愿意看到邵氏院线最终落在金公主或者嘉禾的手里。
至于另外的第五家很可能是有港外其他的资本看中了香港电影的暴利,想要入场,毕竟香港电影的飞速发展与港外的资本一直存在着割舍不断的联系,看一下这十多年尤其是最近四年的香港电影市场,绝对会让任何资本都心动。
香港电影的年度总票房一直在飞速增长,1970年香港电影年度总票房大概为2900万港币,到了1980年就增长到了18000万港币,增长了六倍还多,进入了八十年代后增长更加迅猛,1981年首度突破2亿港币,1982年直接又翻了一番,达到了4亿港币,去年也就是1984年,年终总票房更是涨到了56000万港币,涨幅达到了38%。
观影人次也从七十年代的1000多万,增长到了1980年的2000万,去年则达到了34000万人次,电影的平均票价也从七十年代的不足1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17元港币,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年终总票房,还是观影人次,亦或是票价都依然在快速增长。
同时,现在的香港电影不仅仅在香港屡屡打破票房纪录,外埠的票房和买断费用也在逐渐增加,一部电影的收益从原来的几十万增长到几百万,现在更是达到了千万级别,无愧于最暴利的行业之一,自然让不少的资本眼热,有外资想要进入香港电影业独霸也就不奇怪了。
想到这里,陈朗再次皱起了眉头,因为陈朗想起了一个人,陈荣美。
外界可能对于这个名字并不是很熟悉,但是电影界的人对他应该都有所耳闻,因为他现在正是金公主院线的股东之一,虽然不是雷觉坤那样占据绝对股份的大股东,但是在公司决策中依然具有不小的话语权。
陈朗为什么会想到他呢,因为在他前世看过的无数港娱中都提到了此人,无论在书中是个反派,还是主角的贵人,在影坛都得提到他,因为他是港外资本在香港的主要代理人之一。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