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此次又是下马,没有看到赵王和郝风楼,使他心里依旧放不下,不过心情却踏实了一些,走到了席凡跟前,劈头盖脸的便问“赵王在哪里。郝风楼在哪里?”
席凡乖乖地答道:“殿下和郝大人都在禄州侯府里,因不知陛下来得这样快,所以有失远迎……”
一听之下,朱棣不禁心花怒放。其实对他来说,什么都无所谓,安南的时局糜烂了,以大明的巨大力量还可以继续南征,叛军势大,能大得过北元?只要有他朱棣在。管你再如何势大,照样将你摁倒在地,打到你痛苦求饶,悔不当初。
只要人没有死,这才是最关键的。
朱棣忙道:“哦?叛军呢?朕接到奏报,有上万乱民和数千叛军袭谅山。现在他们是否退去?”
席凡忙道:“叛军已被弹压了,赵王殿下和郝大人还有下官幸不辱命,虽是贼势汹汹。可是郝大人设下了埋伏,又亲冒矢石,带着三百火铳手强攻贼军,贼军胆寒,贼首王勇授首,至今他的尸首还悬挂于衙前,以儆效尤。火铳队击杀贼军千余,俘获两千余人,其余贼兵抱头鼠窜,风声鹤唳。再不敢踏入谅山一步。再有那些变民乃是受商贾刘健等人裹挟,郝大人与赵王已命人取了他的性命,又命人安抚了变民。现如今民变已经平息,人人安份。”
简要地介绍了一下情况,席凡显得有些小心翼翼,现实往往比演义要离奇,按理来说,这样离奇的事,席凡虽然知道这是事实,可是说出来时却是一点底气都无,生怕皇上不信,以为自己胡说八道,龙颜震怒,他得先倒了霉。
朱棣的脸色显然微微变了变。
假若席凡虚报功劳,按理来说,那也是在朝廷不察的前提之下进行,当时这县令未必知道自己要亲征,或许还可能会有虚报的可能,可现如今自己亲临谅山,他还是按着奏书中呈报,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所说的俱都句句属实,即便会有一丁点的出入,大抵上也不敢过份。
三百火铳手击溃五六千叛军,这些叛军绝不是乌合之众,事实上,能征调来安南的军马,即便不是大明的精锐,却也算是能征善战的军马,绝大多数的官兵都曾经历过靖难之役。因此,这样的官兵是绝不可能只听到几声铳响就立即崩溃。以二十倍之众围攻三百铳手,而且其中还不乏骑军,朱棣甚至觉得,即便带兵之人是一头猪,也不至于败得这样的难堪,不但自己身首异处,还败得如此的彻底。
这个郝风楼……
朱棣一时间真是无言以对了,最离奇的事居然真真切切的发生,朱棣一时有点回不过神来。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