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此时有些病急乱投医的感觉。</P>
遇到一个帮了她很多的年轻人,她忍不住寻求对方的意见。</P>
也许……</P>
这个年轻人可以再帮她一次。</P>
……</P>
“应该。”</P>
萧骁点头。</P>
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P>
“两年了……”</P>
“你们也清楚。”</P>
“你们的做法有两个结果。”</P>
“一个结果是如你们所料,孩子随着年岁的增长、认知的拓展,慢慢的知道自己一直活在自己的臆想里。”</P>
“自己走了出来。”</P>
“另一结果是……”</P>
“他对自己营造的幻觉深信不疑。”</P>
“因为长时间的自我催眠……”</P>
“他已经没有办法从中走出来了。”</P>
“这个结果太严重了。”</P>
萧骁认为两位老人赌不起,也没有必要赌。</P>
“你们担心孩子的情况被周边的人知道并且广为传播…….”</P>
“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P>
“你们可以去远一些的医院。”</P>
“没有必要因噎废食。”</P>
……</P>
两位老人互相看了看。</P>
果然。</P>
这个年轻人也是推荐他们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的。</P>
他们其实有些猜到了。</P>
两年了……</P>
他们的心也越来越动摇……</P>
老太太曾尝试着跟人说起这个故事,当然采用的是万能开头:我有一个朋友……</P>
得到的回复也都是让她劝她的朋友早日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P>
不要害了孩子。</P>
这个问题拖得越久越严重。</P>
到后面不可挽回的时候,后悔也没用了。</P>
……</P>
孩子的名声哪有孩子的健康重要?</P>
……</P>
老太太抿了抿嘴唇。</P>
脑子里两个小人在激烈的拉扯。</P>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