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广收这样的文章,一经采用,会按字数和篇幅付给执笔人一些润笔费。</P>
“这一张纸,上面写如此多的东西。”张氏也凑过来看。她没想到谢玉琰说的小报,就是这个样子。</P>
谢玉琰道:“还是太过粗糙。”</P>
张氏惊讶:“这还不行?这字极好看,特别是‘大名府小报’几个字。”</P>
谢玉琰方才一直在看小报的内容,没有仔细去看,现在端详才发现,这楷体字工整、端庄,一笔一划挑不出任何缺点,通文墨之人,只要一瞧就难免心生敬意,这不是寻常人能够写出来的。</P>
这不是童子虚的字。</P>
这是……王晏的字。</P>
宫中存放太多王晏的奏章,王晏过世之后,朝廷党争愈发厉害,太后有意栽培她,经常与她一同谈及政事,还将架阁库中的奏章和文籍拿给她看。当时,架阁库中,近十年留下最多笔墨的就是宰辅王晏。</P>
也多亏看了那些东西,才让她学会与那些相公、御史们周旋。</P>
王晏怎么会为她的小报题字?</P>
是童子虚和王铮求他帮忙?</P>
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文士买来一观。</P>
“我也觉得这几个字好,”杨钦道,“应当不是先生写的。”</P>
先生再三嘱咐他,莫要弄得脏污了,这小报的底稿一定要好好收着。</P>
杨钦说给谢玉琰听:“我看先生这般不舍,就说,不然再誊抄一份留下就是。”或许先生想留作纪念。</P>
“可先生却沉下脸,让我莫要与嫂嫂多言其他,只说好好收下,原因他日后会说清楚。‘大名府小报’几个字,他手中还有余稿,会亲自送去书局雕版。”</P>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