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僧人愿意赚这些银钱,那要看智远和尚的本事。</P>
谢玉琰很厌烦那些受人供养的僧道,大梁每年除了宗室,增加的僧道最多,土地被他们蚕食干净,朝廷得不来赋税。</P>
这些人着实应该做些实事。</P>
以现在智远和尚的名望,无法改变这些,但可以缓缓图之,她只不过是开了个头而已。</P>
智远和尚道:“那就……按女施主所说,不过碎石炭在哪里?”</P>
谢玉琰走出禅房,指向不远处的塔林。</P>
“一直都被比丘们守护着,是时候拿出来造福百姓了。”</P>
塔林是僧人埋骨之地,要从下面挖石炭来做佛炭。</P>
这话说出去,宝德寺佛炭的美名,必然能被人传颂,宝德寺也就活了。</P>
谢玉琰从于妈妈手中拿过文书:“大和尚没有疑议,便与我签下文书,将宝德寺将碎石炭卖给我,我每月按斤支付寺庙银钱,文书签好,我会付给宝德寺五百贯做定金。”</P>
智远和尚怔怔地看着那文书,女施主来寺里之前就想好了,他一定会答应。</P>
当她说出“佛炭”两个字时,他就已经无法拒绝。</P>
早知道,他不应听她说话。</P>
签好了文书,智远和尚才舍得将手中的藕炭放在桌案上。</P>
旁边的王晏不禁摇头:“智远大师,若是现在谢娘子反悔,不将这叫佛炭,你要如何是好?反正她已经拿到了碎石炭,后面的事与你再无干系。”</P>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