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郎妇们领到虫蛀布,哪里肯放过她?</P>
何氏想到那些被送去衙门的人,还有谢玉琰身边整日写讼状的刘致,登时双腿发软。</P>
管事低声道:“要不要去买通于妈妈,让她帮忙将布帛换出来。”</P>
刺向别人的刀,如今刀刃对着的是他们自己,怎么也不能就这样迎上去。</P>
何氏忽然觉得自己脚底下已然没了路。</P>
……</P>
三房。</P>
杨氏族中的两个账房先生,从一早到现在就没能停下手中的笔,因为要支用的银子着实太多了。</P>
用来打造用具的木材和匠人就要花不少银钱。</P>
还要向朝廷的铁匠铺买铁锄和铁搭,这都是采矿必备的物什。</P>
更别提大娘子提前支给雇工银钱了,这都是从未有的事。</P>
可这位大娘子又是个独断专行的,谁也不敢轻易劝说,只得按吩咐做事。</P>
谢玉琰看向三河村的几个汉子,石勇带人去了礠州,留下几个人仍旧做藕炭,这些人中采矿最厉害的就是孟九。</P>
谢玉琰吩咐孟九:“凡是送去三河村的汉子,你都要照我说的教他们挖矿、采矿。”</P>
三河村外的石炭坑,被县衙还给了村民,村民又卖给了谢玉琰。</P>
在三河村人看来,谢大娘子最可信,没有大娘子他们别说要回石炭坑,明年春天都会死在村中。</P>
再说,他们手中拿着矿坑也不踏实,卖给谢大娘子反而更好,大家也不用想别的,只要听大娘子的安排就行了。</P>
孟九看了看屋子里的人。</P>
谢玉琰道:“有什么话?不必避讳。”</P>
孟九这才道:“咱们采矿也有些年头了,没见过哪家用这么多木头去支撑的,用木料多,坑挖的慢,而且这得花多少银钱?”</P>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