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景,她觉得她还是站着自在些。
贾琏也不强求,看着宝钗道:“明儿一早我就回天津卫了。”
宝钗满心想着,贾琏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对她做什么,又想着,这么短的路程,即便贾琏想对她做什么,应该也会克制的吧。
不料贾琏忽然说这个,倒打乱了她的芳心,她立马反问:“这才刚回来,怎么又要走?”
说完才觉得自己表现的过于关切了一些。
贾琏倒觉得很贴心,笑道:“本来就是中途抽空回来的。”
宝钗便不好多说什么,想着男儿家终究当以仕途为重。尤其是到了贾琏这个地步的,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关乎国家大计。
贾琏在天津卫做的事,她也有些了解。
往小了说,是对水师装备进行改革,往大了说,那就是强大国家军力,乃是关乎江山社稷之大业。
即便对他个人而言,若是做得好了,也是能够流芳百世的美名。
所以宝钗自然不会有任何让贾琏舍正事在驻留在家的意图。
没等她想好如何接话,又听贾琏道:“不然,明儿你与我一道过去吧。”
宝钗一时以为自己听错了,抬头疑惑的望着贾琏。
旁边的莺儿更是骤然尖起耳朵,觉得自己听到了关键信息。
贾琏笑道:“我说,不如明儿你和我一道去天津卫。
正好你的书法笔墨一流,还能帮我誊写和处理一些卷宗、文书上的事务。”
宝钗愣愣的看着贾琏,觉得贾琏不像是开玩笑,她便摇头:“这只怕不妥。
琏二哥哥的事情何等重要,岂是宝钗一个弱龄女子能够帮得上忙的。
况且,琏二哥哥出门是要办大事的,带宝钗一介闺阁女子在身边,岂非惹人闲话。”
宝钗的第二个理由做了修饰。
实际上,她想表达的是,她虽然与贾琏定了婚约,毕竟也还是闺阁女子,岂能这般冒冒失失的跟着一个男子去外地。
即便这个男子是她未来的夫君。
莺儿许是身处局外,话听得比较全,脑筋也转得快。
她几乎立马想到宝钗跟着贾琏去天津卫的诸多好处,因此听到宝钗婉拒,她立马插嘴道:
“姑娘就莫要谦虚了。自从咱们家老爷去了之后,太太掌管家业,家里那么多的事情,不都是你帮着太太料理的?
即便是到了如今,太太不还常唤你回去,帮忙处理一些棘手的事务嘛。
二爷做的虽然是大事,料想他坐镇一方,手里肯定有一些摘抄誊写的繁琐之事,这些姑娘肯定是能够帮得上二爷的忙的。”
莺儿呱啦呱啦一大堆。直到看见宝钗看她的眼神越发严厉,才意犹未尽的收嘴。
宝钗瞪住了莺儿,这才回头道:“二哥哥别听她浑说,都是没有的事。”
贾琏闻言只是笑。
他如此提议,原本只是心血来潮。
主要是看着宝钗明艳的容貌,冰肌玉骨的芳姿,想着此番一去又要许久不能得见,心里不得劲,就起了将她拐走的心思。
但是几句话之间,他倒是越想越觉得可行。
若说是去年,他刚到天津卫,手中都是建港建厂造船这样需要他亲力亲为,亲临一线指挥的事,他自然不会带宝钗过去。
但是如今,那边的基本盘都已经搭建好,他更多的,不过是在其中总掌大局,不再需要他事事亲为。
兼之,如今宁康帝削减了财政,令他自想办法,导致他的部分工作重心转移到搞钱之上。
虽然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也确实筹集了一些资金。
但是经济之道本就繁琐,内里有许多细致的活儿需要反复核算。
就比如谁家借了他多少钱,要如何派利息,如何归账目,如何奏报朝廷才能顺利执行,都需要坐在案牍旁细细琢磨。
诚然这点事也难不倒他,但不代表他不能找个可信之人分担!
正好宝钗出身皇商世家,以前老听薛姨妈说她从小如何如何懂事,能够帮她解决烦难。
此番正好试试宝钗的真实水准。
即便薛姨妈夸大其词,反正有他在旁边,也不会出什么岔子。
若是宝钗当真才智出众,能够帮他统计账目、编撰文书,哪怕仅仅只是誊写书稿,他也能节省一笔的时间。
这笔节省下来的时候,自然就可以用来反哺宝钗。
贾琏已经在预想,接下来的时间,在那无人打搅的外乡,如何反复折腾,尽情享受宝钗的温柔了。
于是贾琏道:“她是不是浑说,到时候就知道了。正好等会就要见到姨妈,我便与她说一说这件事。”
宝钗没想到贾琏要来真的。
一时间,心里既紧张担心,又隐隐有些意动。
似乎跟着他去天津卫,也不是那么的,不能接受……
!-- 翻页上aD开始 -->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