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日本人喊出了“买下美国”的口号。
然而,这一切在美国资本的眼中,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猪养肥了,就该吃肉了。”
刘元昊现在大小也算是一方豪强,对这种局面自然是热烈欢迎,他甚至做好了俯首甘为孺子牛,十几年如一日努力薅羊毛的准备。
对于资本来说,不管经济上涨还是下跌,这里面都蕴含着商机和利润。
从80年开始,他就布局了日本的股市和楼市,这几年来收益显著,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5%。
但这只能算开胃小菜而已,从今年开始的汇市才是真正的大餐。
85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262:1,是未来几十年日元兑美元的最低点,刘元昊围绕着这个点位在日本和纽约两地开始布局。
八十年代前中期,电脑并没有普及,主流市场上使用的是一款英国路透公司研发出的名为”ReutersDealing”的终端设备来进行外汇交易操作。
每天的外汇交易成交量也只有700亿美元,个人和一般企业被完全排除在外汇市场之外。
换句话说,这年头有资格玩外汇的,全特么是资本。
为了不被其他势力当成出头鸟,刘元昊采用的是逐渐蚕食的方式,3个月的时间里买入金额才花了3000万美元,还分成了两个市场操作。
杠杆的运用也比较谨慎,靠近262点买入的杠杆会高一些,但买入的金额少,平均算下来差不多在10倍左右。
对于炒卖外汇来说,这样的操作绝对属于保守派,20倍甚至50倍杠杆才是常态,等进入电脑时代之后,100倍的杠杆都有。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