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援助德国人没钱赚,但实际上是把从协约国那里坑来的钱用来援助德国人。继续让双方拼消耗。
就算不消耗,只要把协约国的兵力拖在战场,那么不论英法还是美国,都没有足够的拉动力进行生产。
而德国没有战败,美国的工业设备更新换代也没办法迅速展开。
毕竟德国才是世界上最的机械设备出口国,美国本身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并不发达。
是第次世界战结束后,美国从德国那里获得了技术,才让美国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得到了提升。
因此把战争多延长年,江渝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样国建设了年,协约国却还未开始建设,双长的基础差距就会被缩小,国作为个这么的国家,现在要建设的项目简直是数不过来。
要知道,现在国的版图已经是增加到了24万平方公里,而此时在南洋地区,国国防军正在全面接收新几内亚岛,又将增加近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加起来国的领土面积已经达到2460万平方公里了。
这比后世最的国家俄罗斯还要上760万平方公里,同时是后世国领土面积的25倍。
当然,这些领土面积是包括朝鲜、琉球、越南、南华共和国在内,国的那些藩属国的领土从法律意义上都是属于国的,同时他们没有制海权。
不过日本和暹罗两个国家并未算入华民国的版图当,因为算如华民国版图的国家未来都是要‘上表内附’的。
日本那地方太恶心了,不要,就当成个奴隶化国家来搞。
暹罗独立性比较强些,而且这个国家对国没有什么威胁,基本上是完全没威胁的,所以不内附也行,只要他们认真普及国化就行。
这么的领土,要建设的东西自然就更多了。
3万公里的铁路还真是不够看的,这么的国家起码要有30万公里的铁路才足够用。
尽管美国的铁路度达到了四十万平方公里。但是国这么的领土面积的水分比较些。
首先国的西北以及北海这块很面积的地区,都不太适合移民太多人口,西藏地区甚至连规模开发都难。
东省则到处都是沙漠。
南洋地区到处都是热带雨林,这些热带雨林砍又不能砍掉太多。
另外东南地区如福建,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这些地区也都不太适合财团模式的发展方式。
财团的发展模式是不断提高生产力,因此人口在福建山区、西南高原山区就不好发展了。
因为不太好进行农业机械化,也不太好发展规模的原材料开采。
而道路建设比较容易,规模机械化农业比较好发展的地区,也就是江淮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汉江平原、四川平原、汉平原。以及湄公河三角洲带的南平原。
其很多平原都是小平原。
不过福建、浙江等地丢是不可能丢掉的,这些地方也是国比较精华的地区,人底蕴比较深厚。
特别是浙江地区。底蕴是很强的。
福建、浙江地区,规模机械化农业发展不了,可以发展经济作物,而且小平原也有许多,可以发展局部的机械化农业。同时还可以发展林业、养殖业。除此之外,便是发展造船业等工业。
国的山区多,相比美国那样到处都是平原、草原来说,农业资源并不如美国那么丰富。所以国要向欧洲扩张。
如果把整个俄国占了,那么农业资源就多得多了。
但是此时的国在粮食产出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现在的国才四亿人。加上那些藩国也才六亿人口。
南洋地区就能产出量的米,毕竟那是年三季都没问题的地区。国传统版图区域开发出来就足够养活自己了。
那些南洋出产的三季稻,要是给日本人和那些藩国人口吃的。
三季稻的口味并不怎么好。吃过后世海南三季稻的人就知道,三季稻的米饭实在不好吃。
而南洋地区出产的香米之类的优质米,则是供应华民国的国民,加上东北米、汉江平原等地出产的米,就足够供应华民国的米需求了。
在小麦方面。国供应自身的是冬小麦,也就是河南、山东、安徽、苏北、陕甘等地区出产的小麦。而更北方的春小麦由于口感不好,所以是用来供应附属国的小麦消费,以及用来出口到国际市场。
而在经济作物方面的农业资源,则比美国多得多了。
南洋地区现在就是国的,在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海南这些地区都是适合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方。
南半岛、吕宋省(菲律宾)、南华共和国这些地区,则是出产热带经济作物的。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也属于出产热带经济作物的地区,而广东有部分地区是出产亚热带经济作物。
福建、浙江、湖南、贵州、云南这几个省份则是出产亚热带经济作物的。
北方的经济作物要就是棉花、药,以及苹果等水果。
油料产地则分布在全国各地,四川平原、汉江平原这些地区生产的是菜籽油,同时湖南、云南也生产菜籽油,南洋生产的棕榈油,东北生产的是豆油。
广西、海南、台湾则生产蔗糖,南洋同样也生产蔗糖。北方寒冷地区,则生产甜菜。
整个国,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农业分工,同时每个省份也都有矿产、木材等商品出产。
同时工厂则分布在全国各地,又有要产业和次要产业之分,要产业比较集,但般都会形成两个以上的城市搞这个产业,免得打仗的时候被人锅端了。
次要产业则分布全国各地。
还有为要产业输出零部件、初级加工原材料的工厂,也分布在原材料产地,把原材料进行初级加工后运往产业城市进行附加值更高的最终生产、组装,然后再运往全国各地。
要想把这些原材料和农产品运出来,就得有铁路、公路。
要建设的项目自然是更多的,同时地盘了,水利什么的要求也更了,公路建设更是得建设比美国更多。
而国之前并没有太多这些方面的积累,只要就是些古代灌溉设施留了下来,但也需要改造。
此时国的发展是很畸形的,很多省份还处于落后状态,之前的发展都是集在部分的省份。
这时候国要做的就是把全国各省都开发出来,并把先进生产力普及到各个省份,形成个个原材料产地和工业集群。
只要国完成内部开发,那么国就算是彻底崛起了,因此战争多拖年是年,永远打下去那是最好不够的。
当然那只是想想罢了,旦战争持续到定程度,双方也是会停战的,这就看国的态度了。
如今国展现出的是对战争高度的掌控能力,国只要随便调整下出口政策,就能影响整个欧洲战局。
此时国才是世界裁判,而美国早就不是了。
如何更快的建设和开发,却是此时江渝与周子跃等人要考虑的问题,基础设施靠国家建设这没错,但是开发不可能全靠财团来开发。
如果全靠财团来开发,尽管财团有很多钱,但是很多小项目是开发不过来的。
这就得靠民间资本来开发了。
“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首先新占领的地区的农业开发不足,还有些落后省份的农业资源开发也不够,但是落后省份有居民,土地都还在那些居民手。在农业开发的问题上,美国《宅地法》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那就是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开发无土地,只要开发出来,达到标准就可以拥有000亩土地的产权。然后再通过经济萧条,财团在把这些土地收到手上来。”周子跃又想出了个坑人的意。
以国人对土地的狂热,这个政策出台,马上就会导致全国那些没有土地的商人跑去开发土地。
商人们把钱砸下去,把土地垦荒出来了,并且把水利设施建设好了,并且把农业机械都买好了。或者把多年生的经济作物种植下去了,这时候规模的开发,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
说不定生产还要亏钱,同时政府税收不会变。
除了退伍军人有补贴外,其他的全得阵亡。就连农业辛佳迪当的那些地,也全部得完蛋。
然后,那些土地就是财团的了。
而且不是说亏了钱,我换成另外种行情好的农作物就行的。因为此时的国是规划型农业,那些、型农业产地,都是规定你这个地方就只能种个玩意。
种不下去了,那你卖土地吧!不卖?那你等着申请破产吧!(未完待续)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