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拍文艺片,商业片拍了不少了,换换口味。”</P>
“顾导你之前说《那些年》票房能破亿,为此还和我的同行打了个赌,最后您赢了,那顾导你能估计一下这部电影的票房吗?你觉得这部电影能有多少票房?”</P>
“能过五千万就是胜利。”</P>
“有些谦虚了吧?”记者笑着调侃道,“国内总票房上涨了那么多,顾导您的电影,即使是文艺片,票房最起码也能破亿吧?”</P>
“这可是你说的。”顾铭笑笑,没做解释。</P>
对于国内票房,顾铭没抱多大希望,五千万,就是目标。</P>
电影的票房,是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的。</P>
像《寄生虫》这种讲阶级的片子,在这个经济还不算很发到的年代,民族自信心不足的时候,票房不可能有多高的。</P>
除非能以华语片的身份拿下奥斯卡,那样的话,靠着这个噱头,应该会吸引不少人来看。</P>
如若不然,除了文艺片爱好者自己的死忠粉,谁愿意看这么压抑,这么扎心的片子?</P>
我现实生活中都那么惨了,花钱买票,看部电影还得难受?那不是花钱买罪受嘛。</P>
而除了有人会这么感觉,顾铭也能想到,还会有人觉得矫情。</P>
片子里一家四口在大城市有住的地方,哪怕是个半地下室,那不是还有窗户吗?</P>
家里的四个人还都有手机。</P>
这在现在的不少人眼里,未必算得上是穷人。</P>
比这里面穷的多了去了。</P>
打个水都要去好几公里外,小学生念书得跋山涉水。</P>
广告位置下